北京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制冰师刘博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 中国之声“四季冬奥”栏目,记录那些正忙碌在不同岗位、为筹备冬奥助力的主人公们的四季故事,用他们真挚的讲述汇聚成冬奥筹备加速度这一年的声音回忆。

北京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的制冰师刘博强,现在主要负责国家冰壶队日常训练的冰面保障工作。三个月前,我们曾跟随他的讲述,了解了冰壶制冰的奥秘和门道,也回望了他从钢铁工人成功转型制冰师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执着。

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段时间,刘博强又在忙什么?

 

我的生活,每“14天”是一个周期

大家好!我是刘博强,真高兴,咱们又见面了。我在北京首钢园初夏的鸟语花香中,向您问好!

从上一季早春的乍暖还寒,到现在这郁郁葱葱的五月,冬奥倒计时又过了快100天。我所在的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壶馆,备战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我的工作节奏,依旧是以“十四天”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就是“十四天连续封闭工作,十四天调整休息”。

首钢园冬奥组委大楼外 花开正盛(记者赵初楠 摄)

住在冰壶馆,最安心

封闭上冰工作的每一个“十四天”,我还是坚持老习惯:住在冰壶馆里。能亲眼盯着制冰机组,看着它们24小时正常运转,才最让我安心。

季节交替的时候,室外气温波动大,直接影响场馆内的温度和湿度。而要确保冰面的完美滑度,冰场必须常年恒定在9℃-11℃之间,这就要求我们制冰师,依据温度和湿度的关系规律,随时调整机组的参数设置。

设备的出水温度、除湿机的出风温度、馆内空调的温度,甚至是扫冰车刀片的温度……这些细节,构成了冰场维护环环相扣的精密系统,任何一点毫厘之差,都会直接影响冰面的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除了白天巡检,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去冰场再走上一圈,看看温度有没有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冰壶馆顶部的设备出风口(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没能参加冰上测试活动:最大的遗憾与意外的收获

与此同时,“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也在4月初拉开序幕。在这之前,冬奥组委邀请参加测试的法国制冰师,为我们进行了两个半天的视频培训。

听说,上届平昌冬奥会在这位制冰师负责的场馆里,有八个速滑项目都打破了奥运会纪录。我特别想知道,能有这么棒的成绩,除了运动员不断提高的竞技水平,还有没有什么归功于制冰师的秘诀?带着这些好奇,我在培训中铆足了劲,提了好多专业问题,但还是觉得不够“过瘾”,也就更想亲自去测试活动现场,一探究竟。

北京冬奥会“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网)

然而,冰壶国家队是分批去参加测试活动的,没有参赛安排的队员还要继续训练。国家队的加拿大主制冰师Jimmy和他团队的助手们,也有测试活动的相关任务。因此,我成了保障冰壶馆日常训练的主力人选,必须留下来。

错过了这难得的现场学习机会,要说不遗憾,是不可能的。“奥运会标准的制冰水质是怎样的?”“速度滑冰的扫冰车,下刀深浅有什么讲究?”“轮椅冰壶对冰面又有哪些不一样的要求?”……在制冰这门学问中,还有太多我迫切想要学习探索和总结经验的领域。

不过,那十天里,我一个人完成了平时团队四个人的工作量,还第一次独自承担了以往都由Jimmy来主导的修冰工作,得到了运动员们和Jimmy的充分肯定。虽有遗憾,但能为国家队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还得到了国际一流制冰师更深的信任,也是那段时间,我意外的收获。

亲赴玉树:最难忘的冬奥宣讲

封闭工作结束后,休息调整的“十四天”里,我的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

这几个月,围绕冬奥会倒计时300天,北京冬奥宣讲团举行了一系列巡回宣讲。作为宣讲团的成员,积极参加,我责无旁贷。

刘博强在进行冬奥宣讲(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2019年下半年加入宣讲团以来,我已经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了大大小小近百场宣讲。这一次,跟随团队,我又去了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走进了军营、还踏上了青藏高原。我们在台上把自己的冬奥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冬奥会与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同时,也被台下的听众影响着、鼓舞着。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玉树的日子。

这是我第一次上高原。一下飞机,就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大的风景画中,实实在在体会了一把被美景醉倒的感觉。比美景更令人震撼的,则是在地震废墟中涅槃重生的玉树新城如今的欣欣向荣。参观地震遗址,听当地的干部群众讲起这十多年重建路上的艰辛,我被他们战胜灾难、坚强奋进的勇气和定力感动,更为这创造奇迹的“中国速度”自豪。那是一种倘若没有亲眼所见,永远都不会感受到的深刻触动。

冬奥宣讲团成员在玉树宣讲会场合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而在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宣讲会场上,孩子们清澈如天空般的眼神、纯净又有些害羞的笑容、记笔记的专注、还有参与冬奥知识互动问答时求知若渴、拼命举着小手的模样,更让我真切地看到了玉树未来美好的希望。我想,这样的宣讲,意义或许已经超越了宣传冬奥会本身。于孩子们而言,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点努力,就仿佛是他们打开新世界的一把把钥匙。从玉树回来后,这段时间,我又琢磨着,联合平时一起踢球的朋友们,给同学们捐助一些体育器材。虽然力量微薄,但只要能多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刘博强与玉树的同学们(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赛季结束:休整与重新出发

上周,冰壶国家队结束了这个赛季的训练,迎来了集中休整和夏季体能转训,我也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假期。运动员们离开后,我关闭了运行快一年的制冰机组、卸下扫冰车上的电瓶、清理干净赛道、等着冰面完全融化,冰壶馆陷入了久违的寂静。

制冰师刘博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段暂时不用操心冰场的日子,心里算是彻底踏实了。等到下次大家再聚齐,应该就是七月盛夏,下一个赛季开启的时候吧。到那时,冬奥会的备战,就将进入全力冲刺的最后周期。我会用这长长的假期,为即将到来的忙碌储备力量,更期待着,新赛季里,运动员和我们的制冰团队都能收获新的突破和惊喜!

监制|梁悦

策划|张闻

记者|赵初楠 刘泽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