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不少手机软件存在恶意行为。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手机清理软件”,打着清理手机垃圾的旗号,诱导用户安装使用,从而窃取个人隐私数据。

有些清理软件的目标群体就是不熟悉智能手机使用的老年人,这种情况如何避免?另外,五花八门的手机清理软件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使用了清理软件过后,手机卡顿变慢的情况往往没有改善?

 

手机的“清理软件”越多,隐私泄露越严重

科技犬创始人王建表示,所谓的“手机清理软件”有没有清理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事实上,很多第三方“手机清理软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实则在不断偷偷地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手机清理软件”并没有获得root权限,界面展示的“手机垃圾”也只是一些手机运行的进程,“点击清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删除。

往往在“清理”之后,又会出现建议“手动卸载”的情况,这其实是为了让用户开启后台程序的白名单或全部窗口权限。这样,“手机清理软件”就可以占据后台大量的资源,并扫描其他应用程序、照片、图片、信息位置等一系列有关个人隐私的数据,传输到“手机清理软件”的后台,使手机更加卡顿。当手机卡顿时,用户再次下载其他“手机清理软件”,从而造成“越清理越卡顿”的局面,同时,隐私也被泄露得更严重。

老年用户更容易中招

有些“手机清理软件”对象瞄准了老年群体,常用让人恐慌的字眼,“你的手机存在安全风险”“你的手机内存已满严重卡顿”等,然后告诉用户可以一键解决这些问题,诱导老年群体不断点击下载各种APP。

3·15晚会曝光的“手机清理软件”(来源:央视财经公众号)

更大的危害在于,这类App驻扎在老人的手机里,窃取老年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从而,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由于老年人对网络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往往会被吸引点击,甚至误触,掉入这些“安全陷阱”中,不仅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还有可能造成经济财产损失。

手机里的“安全陷阱”怎么破?

为了避免继续被“手机清理软件”套路,王建给出一些建议。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安卓系统的手机,最好使用手机自带的清理软件,即使要下载第三方应用,建议在手机应用商城里下载。另外,减少一些不必要应用的下载、官网下载正规软件等也是很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3·15晚会报道手机清理类软件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的问题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表示对此高度重视,对上海苏帕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查。同时,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对同类型手机清理软件进行排查检测,对类似问题一并要求整改。

监制:梁悦

总台央广记者:富赜

编辑:鹤佳 毕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