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超过7万字的草案有哪些新提法、新部署、新指标?为什么不预设“十四五”期间具体的GDP增速目标?城镇化率增幅放缓有哪些考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一起来读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吧。

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婉莹()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右)

  不预设GDP具体增速目标 这是近年来规划中的“最大变化”

  针对备受关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没有设定明确的数字,而是表述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这是近年来规划中“最大的变化”。

 

  王昌林说:“在我的印象里,在规划当中第一次没有提定量的目标,这让大家比较关注。我个人理解,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我们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我们不要以GDP论英雄,引导大家不要去强调速度的概念。在这个情况下一定要把质量和效益提高,这样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包括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不设定明确数字,这种比较科学的表述,也给我们留点余地。保持合理增长,根据实际需要到年度再确定。”

  至于对未来5年经济的总体预期,以及如何看待今年6%以上的GDP增长目标,王昌林介绍:“我们定经济增速的一个最基本的依据叫合理增长。合理增长即我们在经济学当中说的潜在增长率。从目前阶段来看,我们的潜力还很大。GDP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是符合我们潜在增长率水平的。另外,不能单看今年的经济增长,因为去年的基数太低,比如去年一季度是负增长。所以需要结合去年来看今年的增长。那么从未来5年看,总体上中国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只要我们把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正常的政策措施,能保持目标增长。我想这就是未来‘十四五’的一个发展趋势。”

  城镇化增幅放缓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

  “十四五”纲要草案中设定的目标任务,与“十三五”相比,有一些变和不变,比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增幅放缓。

  “城镇化率应该是不断提高后趋势放缓,总体上进入到提高质量为主的一个阶段。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王昌林说,“当然,城镇化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城镇化质量还有待提高。比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距比较大,在一些城市建设方面,超大城市核心问题要瘦身健体,解决城市病的问题。大城市核心问题怎样完善其功能,使其更加宜居宜业;县城的核心问题是要强功能、补短板,让一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城市化,提高城镇化率。”

  而人均预期寿命,“十四五”的目标和“十三五”一样:提高一岁。不过王昌林表示,实现的难度会增加。“我看了数据,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6岁,到2019年已经是77.3岁。这个预期寿命水平在国际上算高的了。前些年提高得快一点,因为基数低,但越往后就越来越难。”王昌林说,“因此,我们‘十四五’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一岁挺难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努力来完成的指标。当然,这应该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医疗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等。”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升至95% 民生科创更受重视

  与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相关,“十四五”纲要草案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提高到95%,王昌林引述统计数据介绍,2019年参保率是93.2%,覆盖13亿人,“下一步要提高到95%,有难度但不大,也是能完成的。问题主要还是进一步扩大基数,应保尽保,更多覆盖全民,并不断地、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超过7万字,共19篇,65章,设置5个方面20项主要指标,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其中第十四篇“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包含内容最多,共6章。王昌林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更重视“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体现创新、科技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则是从“十三五”的“强度达到2.5%”,提升为“十四五”的“年均增长7%以上”。

  记者:白杰戈 张棉棉

  视频制作:杨立威 刘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