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近日,“海底捞在包间里安装摄像头”的消息被网友热议,有媒体走访了海底捞多个门店包间,发现确实安装了摄像头,对于安装摄像头是否会侵犯隐私网友各执一词。

海底捞此前曾对此进行公开回应:为保障消费者用餐安全,各门店会结合门店特点安装监控设备,包括包间。同时,海底捞注重保护顾客隐私,公司对监控管理设有相关的制度、流程,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管控,保障消费者权益。各方究竟如何看待包间里装摄像头?

2月28日,中国之声就包间摄像头问题,询问了北京多个海底捞分店。

海底捞分店:我们这边包间是有监控的,公司是这个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无死角的,包括各方面都要有监控,大厅也都有监控,无死角的。

对方表示,在监控内容的安全性上,有制度约束。

记者:这种安全性还是能保证的?

海底捞:对的,这是肯定能保证的,因为我们这边监控只有我们的网管可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监控,我们店里只有店经理有权利。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饮业从业者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实际上包间安装摄像头在餐饮行业也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做法。“这个事情并不普遍,因为可能餐饮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认为包间属于比较私密的地方,装摄像头也属于一笔开销。在餐厅装修布局当中,我们已经在后厨或者前厅所有位置形成了360度无死角监控,所以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在包间也装摄像头。第二,我能理解对于整个餐厅来讲,它都属于公共区域,应该有无死角监控设备。”

就此,记者拨打了多个餐厅的电话。

记者:我想问一下,咱们包间里有摄像头之类的吗?

餐厅:我们没有。

记者:只有大厅里有是吧?

餐厅:是的。

另一家餐厅的经理也证实了上述餐饮业从业者的观点,一般来说,餐厅只会在走廊区域安装摄像头。“包间不可能安摄像头,我们是高档的、商务的,不可能去安装摄像头的,是隐私。每天客人这么多,包间不可能安摄像头。走廊有摄像头,因为怕有时候可能客人东西丢失,我们方便查询。”

包间内安装摄像头,更多的不解来自于顾客。山东一位企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不管商务宴请还是家庭聚餐,选择包间的目的是得到安静的环境和更多的用餐隐私。他表示:“不管是商务宴还是亲友宴,有时候不单单是吃一顿饭,可能期间交谈会涉及一些隐私类的事情。我选择包间,除了包间环境好以外,更多的会考虑包间的空间独立性和隐私性。你把包间装了摄像头,就会让客人觉得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你。”

江苏一位律师事务所行政人员也经常要安排餐饮活动,她认为,要看餐厅能否提前告知。“如果他们有在包间里面提示,或者服务员有文字性的信息告知,说包间已经在进行录像,出于安全考虑之类的,如果顾客同意,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知道你在录像。但是如果他们同时也有在录音的话,可能就会有一点问题。”

有媒体梳理,海底捞此前曾多次发生包间顾客恶意将物品扔到火锅当中,之后要求高价赔偿的事情,也许在包间安装摄像头有这方面的考虑。

北京厚大合川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敏认为,从法律上来说,可以从公共区域是否可以安装摄像头,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的条件、备案、管理以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孙敏说:“《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只是说公共区域像宾馆、餐馆、饭店可以安装按照图像采集的摄像头,具体是包间或者大厅,法律规定没有指出来包间是不是属于公共区域。我个人感觉包间也应该属于公共区域的范围,它虽然跟大厅相比,相对来说私密性要强一点,但实际上来说,它还是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比如服务员进出。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公共摄像头的管理。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如果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一定要去市政府或者公安局进行备案,看你符不符合安装条件,安装的区域范围,备案以后摄像头才能启用。哪些人可以看摄像头?摄像采集的影像范围和声音要保存多长时间?如果发生了一些事件,我们需要调取证据或者调取一些线索,图像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来调取?这个也是有规定的。”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表示,观点不同的原因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餐厅包间的属性——这究竟是公共空间还是私人领域;但是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尽到告知的义务。“从餐饮自己安装的角度,觉得自己是保护企业利益。对于餐饮企业,它把包间定义为公共空间,如果包间安装摄像头,有一个起码的提示义务要尽到。它认为是公共空间,消费者可能认为这是我的隐私空间,所以就会产生很多矛盾激化的地方。告诉消费者这已经安装摄像头了,这是一个公共空间,如果要享受包间隐私服务,可能你就没法在我这选择提供餐饮服务。”

另一方面,对于图像信息的储存和使用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赵京桥说:“大的餐饮企业可能内控体系做的会好一点,一些小的餐饮企业可能员工流动性比较大,信息谁来把控?怎么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如果出现违法行为,消费者肯定有一种担心,你要让消费者去举证,这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现在公共摄像头确实也很多,政府可能也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