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当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彻底摆脱贫困,世界不禁会问,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之声五路记者走进太行山、大凉山等全国最贫困的大山深处探寻答案。“新闻+文艺”的创意纪实微剧《山里·山外》,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让我们记住那些“脱贫攻坚”中感人的面孔……

大同万亩黄花种植基地

  脱贫攻坚纪实微剧《山里·山外》第五集《幸福花开》讲述的是山西黄花菜经纪人杨志海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黄花菜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黄花,又名忘忧草,是珍贵的药食同源花卉,经过加工后被称为黄花菜。山西大同云州区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黄花菜,品相、品质都位居全国之冠。然而,酒香就怕巷子深。过去人们对黄花菜认识不足,黄花就是地里一盘变不成现钱的菜,乡亲们守着聚宝盆,四处去讨饭。穷则思变。主人公杨志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了推销大同黄花菜的人生之路。故事也由此徐徐展开……

 

  

杨旗(左一)和他的三哥杨新

  剧中主人公杨志海为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努力奋斗的故事让人感动,而他的原型正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志海黄花合作社理事长杨旗。云州黄花菜从寂寂无名,到种植面积17万亩,产值达7亿元,形成一条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之路,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让我们跟随记者采访手记,走近杨旗和他的黄花菜事业。

  记者采访手记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我是记者贺威通,我是在开满金灿灿的黄花田里找到杨旗的,他就是微剧《幸福花开》黄花菜经纪人杨志海的原型。

  说起杨旗,乡亲们都说这人本事大、实诚。说他本事大,是因为他能把乡亲们心里预计的黄花菜价格卖得翻倍,用扎扎实实的价钱告诉乡亲们“种黄花就是种黄金”;说他实诚,是因为他把乡亲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办,一点也不藏私。他为了多赚些钱,可以汗流浃背独自蹬着三轮车运黄花菜上火车,收入却全分给大家。

  杨旗说,他就是个牵线人,如果没有政府对黄花菜种植连续十年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如果没有一大批扎根在田野的干部不懈付出,如果没有无数不甘贫困的乡亲们夜以继日精心管护,就没有这个产业,也没有充满幸福感的他。四个多小时的采访,杨旗多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合作社流转的黄花地考察,还鼓励大家要把黄花菜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闪着光,满眼“幸福花开”,杨旗说的一段话也让记者印象深刻。

  杨旗说:“我是杨旗,为了能过上好日子,这辈子走南闯北,吃苦受罪,就忙了推销黄花这一件事。现在,小黄花做成大生意,不是我成就了黄花,而是黄花成就了我。我觉得这人呀,就像这黄花一样,要经过采、蒸、煮、晒,一道一道过关,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同黄花扶贫加工车间

志海合作社

  杨旗和黄飞的乡村建设展望

  三十多年前,当杨旗骑着三轮车,驮着五麻袋大同黄花,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沿街叫卖的时候,没有想到村里不起眼的黄花菜,今天会变成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摇钱草”,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大同黄花菜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的带头人。如今,大同黄花和杨旗的种植基地成了全国的“网红”,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各地客商争着下订单,仅杨旗的合作社就签了近1000吨黄花干菜的订单。

  小黄花,大产业。杨旗说,有产业就有了抓手。对于未来,杨旗信心十足:村民们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给村民租金,村民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现在正在引进生产线,建立地头加工厂进行黄花深加工,村民不再半年忙半年闲,在地里忙完活,到了工厂里继续干活,像工人一样,可以全年都挣钱。

  微剧中,毕业后落户北京大城市,又选择返回农门的黄永江的原型黄飞,现在是杨旗的好伙伴,也是大同花倾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掌握现代化农产品加工技术的人才,黄飞向记者晒出地头扶贫加工厂的“三步走施工图”。他说,希望未来人们一说到黄花,就想起“大同黄花”。“打造标准化的生产车间,把黄花菜从种植、加工到生产成袋装的商品,通过物流直接送进商超,完成产业链的闭环。再以黄花菜为原料进行研发,制作黄花饼、下饭酱等产品。同时,做好品牌建设,打造大同黄花的田间直播间、电商体验园,共同把大同黄花品牌宣传出去。”

杨旗和黄飞合作建立的扶贫加工厂

 

  监制 高岩

  艺术总监 魏胜利

  策划 魏漫伦 李天娇

  剧本导演 权胜

  记者 岳旭辉  贺威通

  编辑 朱星晓

  音频制作 房大文

  新媒体制作 李震 赵辛 刘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