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记者车丽)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力计划)-中国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管理项目”19日在京启动。该项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等单位指导。

  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达到32%,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带来的健康威胁会更加严重,为此,该项目力求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院内各科室协作、医患互动的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标准化管理模式,以助力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数据平台助力骨松防控,探索骨折高风险人群标准化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最高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接近30%。2018年,我国首个大型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32.0%,而50岁以上患者知晓率仅为7.0%。

  骨质疏松症作为与老龄化密切相关的增龄性疾病,治疗率、知晓率等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与此同时,由于骨质疏松的诊疗涉及医院的多个科室,也为患者的就诊、随访等综合管理带来挑战。为更好服务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共同启动“骨力计划”,以国际上的骨折联络服务模式为依托,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搭建智能数据平台,在院内各科室协作下引导患者转诊,从而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管理,减低脆性骨折再发风险。

  长期监测高危人群,助力脆性骨折预防、治疗

  骨质疏松流调表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为监测高危人群健康状况,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内的数十家医疗机构的相关科室将参加“骨力计划”第一批试点示范单位建设。在试点医疗机构中,健康管理、病情监测、临床治疗与长期随访有机结合,能够对脆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不同人群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全方位助力患者的骨骼健康管理。

  项目核心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表示: “项目将结合数字化管理工具,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患者管理路径,通过媒体宣传、知识普及、规范诊疗、长期随访、示范推广等项目的开展,形成一个长期的有效管理体系,提升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管理水平,真正实现打造“骨健康理念”,落实‘骨健康行动’,建立‘骨健康标准’,树立‘骨健康示范单位’ ”。

  共同行动,攻克骨折

  “骨力计划”分为三个模块,将尝试在打造患者管理和数字平台、增强骨骼领域学术交流、传播健康骨骼理念等方面努力,助力健康骨骼。在谈及“骨力计划”未来愿景时,项目核心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原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王以朋教授表示,“对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长期管理,一定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也就是在政府、临床医生、社会共同支持下才能得以实现,我们也期望该项目的实施是真正有效可持续,并且对社会健康老龄化是有贡献的。”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表示: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一直以来也在探寻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患者管理路径,每一次的尝试都帮助我们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治上有更多的思考,也使得国家对骨质疏松症这一治疗领域的关注进一步提高,我们也期望该项目的开展,经过我们各方的努力,能够响应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在‘攻克骨折’行动上的呼吁,同时这也是我们中国每个骨质疏松防治专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