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记者车丽)在“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15周年之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日前启动全面营养和均衡膳食公众教育项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友表示,这一项目将致力于倡导均衡膳食的理念,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实施分类指导,着力解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入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传承优良的饮食文化。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14.18%,距离《健康中国行动》中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比较普遍。

  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不合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油脂和猪肉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粮谷类食物的消费量明显下降。不均衡的膳食结构会导致卡路里摄入过剩;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科技处处长、教授何丽对《全谷物营养与健康联合提示》的内容进行了解读。“每日摄入足量全谷物食物,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且全谷物食物对于预防便秘和结直肠癌具有显著效果。研究发现,每天吃大约三份(90克)的全谷物,结直肠癌的风险将降低17%。增加全谷物食物的摄入,对每个中国居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她说。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卸古表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其中,社会团体组织将会在“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好更多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基金会将继续携手爱心人士和团体,为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主任委员孔灵芝指出,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效的措施之一。营养膳食公众教育项目的开展,正是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助力慢病防治工作的一次有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