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11月9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张浩森)近日,江苏警方接到了不少家长报警,称他们被冒充大学班主任的骗子拉进QQ群或微信群,然后有人冒充自己孩子谎称要参加“清华大学培训班”,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被骗金额总计达到数十万元。据了解,类似的案件在今年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那么为何以“培训班”为由的电信诈骗套路屡次让家长上当?我们该如何防止此类案件再次发生?

 

  江苏警方在案情通报中显示,仅上个月,江苏省就有三个地市4名学生家长报警称,自己在微信或QQ上收到了自己“孩子”的信息,信息内容均是以想要参加“清华大学培训班”为由索要大额培训费,费用从一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来自常州的田先生更是一次就被骗走了近15万元。

田先生与“儿子”的聊天记录(图片来源:江苏警方微信公号)

  江苏南京反诈中心主任吴强告诉记者,警方近期经常会接到这样的报警,在他们调查案件过程中发现,骗子的作案手法出奇一致。吴强介绍:“骗子冒充孩子,以孩子的名义给孩子的父母发短信,然后在发短信的过程中就会跟父母说,这有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一些名校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个班,大概还剩8个名额,要抓紧时间报名,请父母跟辅导员联系,把费用交了,学费一般都是几万块钱。通常情况下父母想跟孩子来核实,但是这个骗子就会说,现在不方便正在上课,老师不让接电话或者其他理由,留下一个老师的电话,这就是骗子的另外一个电话。然后父母跟其联系之后,这个骗子就会说这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名额不多,这个孩子不错,抓紧时间交费,就会给一个账号,让把钱打过去。”

田先生与骗子冒充的“陈主任”聊天记录(图片来源:江苏警方微信公号)

  事实上,以培训班为由进行诈骗近年来已屡屡发生,不再是新鲜招数,尤其当微信、QQ成为孩子和家长们最常见的沟通方式。

  同样是在上个月,安徽合肥的张女士一天在上班时收到了一条自称是自己孩子的QQ信息,由于工作忙,张女士同样没想太多。在添加QQ好友后,对方称当地教育局邀请到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到学校培训,自己通过筛选得到了宝贵的培训名额,急需交一笔4万元的报名费。张女士说:“他当时说,‘妈,我是谁谁谁,’我就以为他是我家的孩子。然后因为钱有点多,我一直没想着报,但是今天下午3点就截止了。”

田先生总计被骗了148500元(图片来源:江苏警方微信公号)

  正当张女士犹豫的时候,对方又发来了所谓学校教务处李主任的QQ名片,让张女士把钱打给李主任。张女士说:“联系的时候他说‘我现在在忙,还有其他的家长在报名,名额快截止了,你要报就赶快报,不报就算了。’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怕到时候名额没有了,怕耽误孩子。”

  转账之后的张女士才想起来和孩子通个电话确认,但却为时已晚。

  浙江宁波的周女士也在今年5月遇到了近乎相同的事情,周女士告诉记者:“我在想孩子主动学习也挺好的,所以我也没有多想直接就同意了,后来老师联系我说要49800元的报名费,我想既然女儿同意学习的话,我就直接转账了,后来跟女儿联系的时候,女儿说根本没有这件事,所以我才知道是被骗了。”

骗子伪造的清华大学培训通知书(图片来源:江苏警方微信公号)

  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朱云龙解释道,电信诈骗分子通常使用的套路就是利用受害人无法及时核实信息真伪来进行诈骗。朱云龙说:“不法分子以名额有限、报名从速,刻意制造紧张的心理,刻意制造我们受害人不能够及时核实的情况,要求我们受害人迅速转账。”

  同样的套路为何能让全国各地的家长屡次中招?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诈骗分子利用广撒网的手段,遇到不了解孩子近况或防范意识差的家长,就容易成功实施诈骗,所以他建议,多与孩子沟通才能避免受骗。岳屾山说:“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孩子要学习、要培训。对家长来讲,有的时候孩子有这种上进心是好事,但还是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没有掌握得那么精准。所以还是要做好亲子这一方面的教育和活动。”

  岳屾山进一步强调,之所以同一种套路能屡试不爽,个人信息的泄露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岳屾山说:“他一定是买到了个人信息,所以他才能够捋清楚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这样才会让家长有初步的信任,家长才有可能疏忽了或者大意了才会上当。我们要深挖个人信息是从哪里来的,要堵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对泄露信息源头层面的打击力度。”

  江苏警方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盲目轻信,也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验证码。验证码是保护资金的最后一道屏障。无论诈骗分子利用任何手段,其最后目的都是让受害人转账汇款。所以在此提醒,家长们不要轻易转账,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请打电话与有关人员再三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