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记者孙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今天(28日)发布数据,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提供法律咨询910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7万多件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9万余件,农民工受援人达51万余人次。司法部同时发布典型案例,涉及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问题。“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等活动为农民工提供精准、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降低农民工异地维权成本。多措并举,助力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4月20日14时,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赵女士申请法律援助的电话,此前,她因公司欠薪,申请了劳动仲裁,第二天上午9点30分,就要开庭。她心里实在没底,临时决定申请法律援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法律援助开始了!

  北京万贝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俊霞接到法援中心的指派电话,立刻赶到中心,下午四点赵女士到达中心,中心以最快速度帮她办理受理审批手续,但是她只告诉王律师,自2019年6月起,公司一直拖欠她工资,不得已离职,什么证据也没有。

  王俊霞:她仅仅跟我说了她的申请事项,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及报销款,当我问她有没有证据的时候,她很紧张,说没有任何证据,也不知道该准备什么证据。

  王律师根据经验从申请事项出发,帮助赵女士梳理证据。

  王俊霞:打卡记录、工资流水、微信聊天记录、工作是怎么安排的、工资怎么结算、怎么进行管理、有没有结算票据……

  经过法援律师认真耐心的帮助和引导,紧张的赵女士逐渐平静下来。

  王俊霞:逐步从手机中查找证据,经过梳理,慢慢把证据完善起来,并制作了证据目录。

  第二天一早,王律师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劳动仲裁委,做好开庭前各项准备,向劳动者说明注意事项。

  王俊霞:9点半的时候庭审准时进行,经多方努力,经仲裁庭主持双方进行了多轮调解,最终用人单位愿意支付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及报销款六万一千六百多元。

  上午11点,赵女士拿到了仲裁委为双方出具的调解书,她向律师和法律援助中心表示感谢。

  王俊霞:工资对于农民工的生存非常重要,如果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工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农民工很可能吃饭的饭钱都没有了。及时结案对于受援人来说,自己辛苦的血汗钱不会付之东流,可以对家庭多一层保障,对社会多一些和谐。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9万多件,农民工受援人达51万多人次,占比超过总受援人数的四分之一。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孙春英:去年5月20日,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到年底,共解答“讨薪咨询”4560人次,向人社部及地方法律援助机构转办欠薪案件1600多件,为17500多名农民工追回欠薪2700多万元。司法部《2020年法律援助工作要点》将农民工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典型案例显示,58岁的聋哑人曹某,曾经两次受过刑事处罚,2019年又在公交车上扒窃手机,去年11月13日被一审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罚金一万元。曹某不服提出上诉,属于法律援助对象范围。疫情期间,这样的案件怎么办?法律援助律师邱岳进行了“云会见”。

  北京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宋岚:在中心的协调下,邱律师与法院、看守所沟通确认了线上会见的时间、流程,同时规范了录音、录像、拍照等操作。几经努力,曹某、邱律师和手语翻译人员最终通过“云法庭”见面了。平时原本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会见,当天花费的时间竟然足足翻了一倍。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通过彼此的屏幕,邱律师和曹某完成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云交流”,详细了解了案件情况。

  疫情期间,北京法律援助中心借助12348服务热线平台,70天法律援助不“打烊”。

  宋岚:秉持案件法定时限不延误,办案质量标准不降低的准则,得到了一大批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律师的积极响应。他们克服了疫情造成的各种困难,认真履行法律援助工作职责,将案件办理质量作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生命线,既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案件办理过程的顺利推进。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理事长张彦珍介绍,2020年度招募“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和援藏律师服务团工作已开启。

  张彦珍:今年计划招募300名律师志愿者和130名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赴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指定项目实施地参加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活动;计划招募80名律师志愿者到西藏参加“援藏律师服务团”。他们将优先服务被欠薪农民工,并做好普法宣传及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