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演讲台 | 乌兰牧骑就是要到人民中间去

2019-03-14 09:24: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第十一期

  今天草原上的各族群众依然称我们这支队伍为“玛奈乌兰牧骑”,汉语意思是“咱们的乌兰牧骑”。

  这个词语浸透着乌兰牧骑所有队员宝贵的青春、辛苦的汗水和一腔为人民服务的热血,它的分量如同黄金一般珍贵。

  所以,乌兰牧骑就是要到人民中间去!

  全国政协委员哈斯塔娜在《央广演讲台》

  3月13日20点30分,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舞蹈演员哈斯塔娜登上央广演讲台,深情讲述了把乌兰牧骑带到人民中间去的故事。

  精彩演讲视频请点击:

 

 

  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美丽的苏尼特右旗草原上,成立之初只有9名队员、4件乐器、两辆勒勒车。“乌兰牧骑”是蒙古语“红色嫩芽”的意思,后来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也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

  哈斯塔娜:“蓝天就是幕布,草原就是舞台。演出非常受牧民们欢迎,我们跟广大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农牧区生活和广大农牧民的心声。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是任何媒介形式都无法替代的。”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

  乌兰牧骑从成立到发展壮大,一直贯彻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中最深入人心的就是“三个不能走”的传统:

  “水缸不挑满,不能走”

  “院子不扫净,不能走”

  “粮票钱不交齐,不能走”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蒙古族的许多歌曲、舞蹈都是表现大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劳动和情感的。

  哈斯塔娜:“今天在草原上活跃的乌兰牧骑与前辈们一样,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我们把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融为一体。也正是因为这些,草原上牧民特别喜爱乌兰牧骑。 ”

  总书记勉励: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回信,充分肯定了“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并勉励大家在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哈斯塔娜:“这让我们倍受鼓舞!现在,我们坚持每年为农牧民演出100场以上。去年,我们就演出了187场,其中下乡惠民演出103场。在基层演出时,我们还努力搜集素材,把耳闻目睹的生活故事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奉献给草原上的人们。”

  时代在变,优良传统没有变

  时代在变,但是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没有变。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需要来自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才能使乌兰牧骑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哈斯塔娜:“现在基础设施好了,我们可以去到更偏远的农村、牧区。乌兰牧骑还作为草原文化名片,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远赴欧洲、非洲、美国等地进行巡回演出,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草原文化。 ”

  主持人子文:“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参加全国政协文艺社科界委员联组会时说,‘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在这方面有哪些创作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党支书刘莉沙:“我们这几年排的现实题材的剧目都是来源于老百姓身边的感人故事。比如我们创作的《女人九香》、《吕建江》、《百合岭》等作品,都是一批有筋骨、有血肉的优秀文艺作品,它们在传播河北声音的同时,也树立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主持人子文:“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

  全国人大代表刘蕾(赫哲族):“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更好发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深入群众生活去挖掘,用丰富新颖、更吸引人、更具表现力的表演来呈现民族文化的精神。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将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保护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

  (从左致右)全国政协委员哈斯塔娜、全国政协委员刘莉沙、全国人大代表刘蕾与主持人子文合影

编辑: 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