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图总馆南区建成开馆30周年座谈会

2017-10-12 23:2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记者张庶卓)2017年10月12日,“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成开馆30周年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召开。总馆南区是国家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建筑面积在当时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建成开放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开馆第一年就接待社会各界读者、知名人士、外宾150万人次,在国际、国内图书馆界引起强烈反响。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举办的“册府千载  于兹为盛——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成开馆30周年纪念展”。

  文化部原部长王蒙,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旭,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周和平,文化部原副部长艾青春,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等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崔愷等参与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设或维修改造的相关代表参加座谈会。王蒙、张旭、周和平、艾青春分别讲话,对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成的时代意义给予充分肯定;韩永进在简要回顾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对国家图书馆馆舍布局和未来发展进行了介绍;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设和维修改造设计单位代表张锦秋、崔愷分别进行了发言,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代表图书馆界作了发言。

  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设工程,是周恩来总理提议,于197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周恩来总理在病中亲自审定了建设方案。工程于1983年9月23日奠基,1987年7月1日竣工,10月6日举行开馆典礼,10月15日向社会开放。这项工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征程中,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面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的规划建设及开放服务,得到周恩来、万里、谷牧、习仲勋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与直接指导,得到了首都及全国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也凝聚了参会代表的艰苦努力和倾心付出,充分展现了一代中国人团结奋进、担当有为、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总馆南区建设工程曾荣获全国建筑施工最高荣誉“鲁班奖”,荣膺北京市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之首;2009年,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排名第二。总馆南区之所以能被誉为中国图书馆事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远不止是因为其一流的建筑和设备。面临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在积极筹划、推动新馆建设的同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明确提出了建设全面履行国家图书馆职能的、现代化的“1986-1995年十年建馆目标”,并围绕这一建馆目标,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现代化改革,树立了“优质、高效、团结、文明”的馆风,为在一流的建设和设备基础上实现一流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纪念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成开馆30周年,2014年,国家图书馆就将有关总馆南区建设的课题列入“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研究计划。项目进展中,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黄克武先生向国图捐赠了三个馆舍的素描稿;中国建筑设计院翟宗璠女士将她的北京图书馆建设纪念册捐赠给国图;总馆南区建设方案首席设计师杨廷宝先生的女儿杨士英女士将一本杨先生工作日记捐赠给国图,其中就包含杨先生参与北京图书馆1975年4月方案设计工作会的内容。此外,“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启动了“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成30周年”专题资源建设,已对吴良镛、翟宗璠、张锦秋、黄克武等参与总馆南区建设的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关亲历者进行了19个口述史专访和1个座谈式采访。

  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开放范围最广、服务量最大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提供以外文文献、中外文专藏文献为主的专业性服务和典籍博物馆展陈服务,总馆北区提供以中文普通文献借阅、电子文献、音视频资源服务为主的大众服务,古籍馆提供普通古籍、外文善本、地方志家谱文献服务和临时主题展览服务,三个馆区功能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总馆南区的建设是国家图书馆百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总馆南区建成开馆三十年的纪念,既是对那段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和回顾,更是对百年国图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的继承和传扬。

  2015年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工程,国家图书馆新一期的基建工程——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项目由国务院批准立项,并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是保障中华民族文明成果长久、安全保存和传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可靠、坚实文献支撑,保障国家图书馆事业长远发展的百年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用地收储、规划条件确定及市政配套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工程设计方案也已基本确定,预计将于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建设任务。国家图书馆的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编辑: 范斯腾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