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首个“大金融审判庭”入驻金融街

2017-09-26 10: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孙莹)2017年9月26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在北京市西城区广成街4号举行揭牌仪式。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北京市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莅临现场,并共同为金融街人民法庭揭牌。

  北京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作为北京法院4家具有独立编制的金融审判庭之一,是北京法院“2+4+N”模式专业化金融审判机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街人民法庭根据区位特点和司法需求,汇集了辖区内涉金融类民商事、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审理工作。

  除金融商事审判外,金融街人民法庭增设涉金融刑事审判、行政审判、网络执行工作室,实行立案、调解、审判、执行一体化工作体系;设立互联网法庭,加快推进部分案件全流程在线审理和在线执行;设立银行业调解工作室、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赵海工作室,引入行业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多方联动,推动涉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立金融法学研究基地,开展与金融法学理论界、系统内金融审判实务研究部门、金融信息智库单位的合作交流工作。金融街法庭将建设成为集金融审判实务、司法研究交流、风险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全新工作平台。

  “这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庭”,从金融街人民法庭出门向北600米,右手边是中国证监会,左前方是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从法庭出门向南步行到央行总部,最多不过10分钟路程。北京金融街是首都金融主中心区,“一行三会”和近2000家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及国企总部汇聚于此,资产规模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40%,是全国一平方公里高端产业最聚集、创造价值最大的区域。金融街人民法庭审理辖区内涉银行、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类民商事案件,年收案一万件以上,涉金融债权达45亿元。

  金融审判要与金融创新“赛跑”

  “除了比较常见的金融类案件,大量新类型案件在不断挑战法官的司法能力。”金融街人民法庭庭长刘建勋总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还有一些案件,看起来不起眼,但其中往往与国家金融监管、金融决策直接相关。

  安徽股民陈先生起诉一家上市公司,认为自己受公司误导购买股票而产生损失,以证券欺诈为由要求赔偿。2016年,被告公司募集一笔30亿元的永续债,募集成功后,将30亿计入公司权益,并在季报中公开。陈先生赶紧买入股票,却没有等来涨停。他反复研究公司季报和会计报告,查询了专业书籍,认为被告公司构成欺诈。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永续债是一种成熟的金融产品,2013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对于永续债在会计账目里应该列为权益还是负债,我国并没有明确的依据,实际操作中也不统一。主审法官佟颖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案件,如果规则不明确,有可能产生大量同类纠纷。经过合议,佟颖立刻深入各个相关部门调研建言。

  “在我们审理的案件中,有把茶叶包装成金融衍生品来炒的,有大量P2P的,还有一些涉及独立保函、通道业务的案件。金融创新非常快,当风险控制能力不能同步匹配时,就会以诉讼形式来到法院。”青年法官高亢深有体会。庭长刘建勋作为全国优秀法官、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带领全庭同志挤时间学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专业知识,随时准备接受新类型案件带来的挑战。

  探索 “大金融”审判格局

  在金融街人民法庭,有两间特别的办公室,院里组建了涉金融刑事和行政审判专业团队,在这里开展就地审理,同时也方便各领域涉金融诉讼进行程序衔接和数据整合。2015年1月至今,西城法院审理涉金融刑事案件277件,涉案金额61亿元。

  在涉金融行政诉讼领域,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以“一行三会”等为被告的涉金融行政案件迅速增长。作为北京市唯一审理涉金融行政案件的基层法院,西城法院共审理此类案件209件。“近几年,这类案件数量在以20%的年增速上升,我们正在和证监会沟通,准备就证券期货行政处罚的非诉执行案件审查建立绿色通道。”参加工作刚满八年的冒智桥法官已经从大量涉金融行政案件的历练中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法官。

  执行领域也同样如此。8月30日,西城法院启动涉金融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对分布在全国13个省市的41件涉证监会行政处罚案件开展集中执行,促进行政处罚在整治金融乱象过程中实际落地。

  “金融街人民法庭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庭,它在发挥审判职能、进行风险预警、参与决策制定等多个方面承担着独特的使命。”西城法院蔡慧永院长为金融街法庭明确定位。

  擅于试水的“司改先锋”

  2014年8月,按照西城法院专业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工作安排,金融街法庭成为试点庭室。全庭干警平均年龄31岁,具有清华、北大等名校硕士以上学历的法官占比50%以上。

  2014年底,金融街人民法庭开始探索审判团队组建。结合人案实际,最初,庭里组建七个审判团队平均收案。庭长刘建勋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大量案情并不复杂的银行卡案件可以通过集约办理提高效率,又组建两个速裁团队负责简案快审。在组建团队时,庭里不仅充分考虑团队成员在能力、年龄和职级上的合理差别,甚至细致到每个人的籍贯、性格和家庭情况。主审法官家里有年幼孩子的,就尽量搭个还没成家的年轻小伙当助理;团队里多数是北方人的,就尽量不安排南方的同事;性子着急的,就同样给配个干活利索的。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每个审判团队都像一台各部位零件都严丝合缝的机器,妥妥运转。

  金融街人民法庭最让同行们佩服的,是率先拿出了一套“模块化审判工作标准”。对送达、证据交换、庭前会议等17个工作单元,全庭统一标准,仅起诉书送达制度规定就有15000字。对于类型化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结合具体案由,总结争议焦点,抽取核心要素,统一裁判思路,最大限度避免同案不同判。2016年,庭里每个团队年均结案1500件以上,全庭发改率仅为0.06%,全市法院最低。

  走在时代前沿 智慧贡献效率。对于大量跨区域的金融纠纷案件,在金融街人民法庭可以轻松实现六方远程视频庭审。庭审笔录由语音自动转换文字,录像资料可以进行电子归档,当事人通过扫描二维码签字确认笔录,办案子也玩起高科技。在法庭专门设立的网络执行办公室,可以就近直接到相应银行办理扣划。同时,还与一墙之隔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建立“新三板”查询冻结渠道,接受最高法院执行事务委托平台的委托协助其他法院办理业务。

  责任成就品牌。与金融街法庭同时入驻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两大重量级机构在这里挂牌,将与多家高校一道为金融街法庭注入专业力量,研判分析金融审判司法大数据,及时发布金融法律风险预警信息,真正将这里打造成集金融审判实务平台、金融司法研究平台、金融法律风险信息发布平台于一体的全新高地。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金融审判;金融街人民法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