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戏曲活化石”新昌调腔 古韵遗风焕发活力

2016-06-10 16:39:00来源:央广网

古老戏台演出传统调腔《北西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央广网记者 张庶卓 摄)

  央广网新昌6月10日消息(记者张庶卓)文化遗产日前夕,记者在新昌县镜岭镇溪西村何家祠堂内采访看到,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新生代演员在古戏台演出调腔《北西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进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浙江省新昌调腔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新昌县多管齐下,探索调腔发展之路,古韵遗风焕发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据了解,新昌调腔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声腔之一,被喻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是明代“四大声腔”余姚腔的别称和唯一的遗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坚持多年整理调腔剧本的老艺人石永彬告诉记者,许多早在春秋时期以来的故事在调腔中都有反映,南北朝、隋唐时百戏中的踪迹都可以在调腔中找到。调腔的传统剧目极为丰富,据统计至少有各类剧目近八百个,调腔的戏曲音乐也很丰富。目前在浙江省8大高腔中,留存的具有剧团建制的只有新昌调腔。

新昌调腔剧团刻苦练功(央广网记者 张庶卓 摄)

  新昌调腔剧团先后创排与复排出《程婴救狐》、《挑水伯》等优秀传统大戏10余台,调腔经典古戏折子戏20余出。每年平均演出130余场,观众反映很好。其中《甄清宫》是根据新昌真实历史故事编写而成的廉政戏,2011年赴绍兴大剧院、杭州剧院、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广受赞誉。2013年,新昌调腔剧团携20余出调腔经典古戏折子戏受邀参加“香港中国第四届戏曲节”展演,受到观众、学者以及媒体的好评。据统计,调腔剧团平均每年演出130场以上,累计赴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演出620余场,平均每年观众近20万人。

新昌调腔获各种荣誉(央广网记者 张庶卓 摄)

  新昌县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探索调腔发展之路:加强人才培养和设施建设;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调腔发展,设立“新昌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专项基金”;实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采购和对调腔剧团开拓演出市场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剧团走出新昌开拓市场;加大对调腔传统剧目的扶持力度,划拨专项经费加大调腔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复排一台传统大戏给予排练经费,境外演出申请专项补助,重点剧目创作单独安排资金,获得重大奖项政府另行奖励。在面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同时,政府每年适当从新昌县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注入补充基金,制定理事会章程和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为调腔理论研究、剧目挖掘排演、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资金扶持。、

调腔走进南岩小学课堂(央广网记者 张庶卓 摄)

  调腔进校园是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2007年9月,新昌艺校五年制中专班正式开学。2009年,《新昌调腔》曲牌集作为教材,下发至全县文化馆、文化站及各中小学校,调腔的基础知识开始得到普及。记者在南岩小学采访了解到 ,每年举办5期以上培训班,培训学员500多人,普及调腔知识,提升调腔戏迷的欣赏水平、提高业余演员的演出水平,发现和培养新一代调腔新苗,打造调腔传承的人才基础。

  调腔在新昌是喜闻乐见的剧种,老百姓都非常喜欢。调腔传承工作得到了新昌县许多单位的欢迎和支持,新昌县供电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为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传承地方经典,新昌县供电公司把调腔融入到职工企业文化中,组织职工学习调腔的历史。还把学习调腔作为企业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职工排演经典调腔剧《甄清官》。

编辑: 朱琪
关键词: 中国戏曲;新昌调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