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经过8年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新生活 新起点》,探访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地方,讲述各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奋斗故事和喜人变化。24日带您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发掘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和提升。

  央广网赤峰2月24日消息(记者宝音 刘会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里,三间大屋子,窗明几净。洁白的墙上,挂满了总书记到他家时的照片。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村考察时,曾在张国利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亲切交流。

  习近平:到你们这里来看农村的发展变化,70年的沧桑变化,这说明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对的。老百姓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奋斗的党。

  马鞍山村,曾是喀喇沁旗有名的“落后村”,基础条件差,近300户村民常年生活在大山下,靠着贫瘠的旱地看天吃饭。作为贫困户,张国利带头调整种植结构,将原来种杂粮的坡梁地改种山葡萄。张国利说:“一开始种葡萄就我们几户,试点就从那儿发展起来的。九几年就开始栽葡萄,几户几户地发展到现在。”

  为了让村民们摆脱贫困,当地探索成立山葡萄专业合作社,后来又成立葡萄酒酿造公司,解决了山葡萄的销售问题。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马鞍山村还将45万元项目资金投入葡萄酒公司,49户贫困户共116人成为公司股东。有村里的酿酒企业兜底保障,葡萄架上的“紫珠珠”变成了村民腰包里的“钱串串”。

  马鞍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说,在此基础上,村委还规划了“乡村旅游+山葡萄+扶贫”模式,继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马鞍山村距赤峰市城区较近,青山环绕,环境优美,素有“塞外小黄山”美誉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在村边。刘叶阳说,总书记的到来,让马鞍山村远近闻名,也让当地的乡村旅游更火了。“我们村由原来的12家农家乐,发展到现在的16家农家乐。每家农家乐比往年来说,纯收入能够增加到3万元以上。(下一步)发挥好我们村里的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把我们的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带动我们全村老百姓收入稳定增长。”

  到2020年底,马鞍山全村59户13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也是喀喇沁旗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2019年,喀喇沁旗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摘掉戴了25年的贫困县帽子。到2020年底,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87户26115人全部实现脱贫,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喀喇沁旗扶贫办副主任郭子瑶表示,脱贫摘帽将是当地百姓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喀喇沁旗将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过渡。另一方面,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