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新办1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表示,通过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路径进一步清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2018-2019年秋冬季的PM2.5来源解析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6%、17%和16%。在工业源中,钢铁焦化行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泥行业。从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内,除了二氧化硫以外,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超出80%-150%。来自科技攻关的支撑确保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的实施。

  “与2016年相比,2019年‘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2%,重污染天气减少了40%,北京市PM2.5浓度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34天下降到了4天。同时,攻关项目还极大促进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去年‘2+26’城市GDP达到了14.2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7.2%。可以说,一方面,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在继续快速发展。”赵英民说。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个秋冬季,生态环境部将加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力度。赵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开展臭氧复合污染控制科技攻关,推动区域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抓好已经出台的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不搞层层加码,确保今年的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