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房山区史家营乡:“协调小组”全天候响应村民诉求

2019-04-11 09:30:00来源:北京日报

  4月的一个中午,家住房山区史家营乡青土涧村的六旬老人张文龙,刚要做口饭吃,却发现家里燃气罐没气了。情急之下,他拨通了12345市民服务电话。

  乡政府接件后,第一时间与青土涧村支部书记张进铜核实情况,并打电话与房山燃气中心沟通有关送气事宜。

  经核实,老人的两个儿子均在外打工,以前燃气站每月有固定时间段向村内送气,但每户燃气用量不一、差别较大,导致在送气时换气的群众有限,后来都是每户自己去燃气站更换。燃气中心规定,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鳏寡孤独、五保户等群体可享受免费送气服务,像张大爷这类的村民不在上述范围内,如有送气需求,需加收50元/罐的服务费。

  针对张大爷的诉求,青土涧村专门召开了村两委会议研究。会议决定,村内独居老人的燃气换气事项,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统一负责。

  张文龙的诉求能快速解决,得益于史家营乡今年年初建立的全天候“协调小组”。史家营乡党委副书记孙建国介绍,除了乡里主要领导,“协调小组”其他成员都是不固定的,“村民诉求涉及的部门,随时抽调相关负责人进组。”以张文龙老爷子的诉求为例,乡里就把青土涧村村干部和主管燃气下乡工作的副职领导拉进了小组,经对诉求分析研究后形成了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后,临时“协调小组”就地解散,相关人员继续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孙建国告诉记者,“协调小组”的建立,灵感来自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收到村民诉求后,乡里会立刻加以分析,职责范围内能直接办理问题即接即办,不能直接办理的,则通过党建引领,由乡里统筹调度相关部门以最快速度解决。”

  史家营乡11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常住人口仅不到1万人,其中大多数都是老人。尽管每个月收到的群众诉求数量都不多,但乡里还是坚持对诉求分类分析,以求在解决一位居民诉求的同时,形成工作机制,进而解决其他群众的类似诉求。

  记者手记

  心中有责,眼中有活

  “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对街道工作的要求。在史家营乡的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心中有责,眼中有活,推动有力。”他们坚持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以快速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协调小组”工作机制,由乡里“一把手”牵头,收到群众诉求后立刻统筹各方力量,快速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大大提升了诉求响应率和群众满意率。

编辑: 郑睿

房山区史家营乡:“协调小组”全天候响应村民诉求

4月的一个中午,家住房山区史家营乡青土涧村的六旬老人张文龙,刚要做口饭吃,却发现家里燃气罐没气了。情急之下,他拨通了12345市民服务电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