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崇雍大街更新“邀”来金创意 雍和宫大街工程一期亮相

2018-10-22 09:14:00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崇雍大街更新“邀”来金创意

  居民认领公共绿地种花种菜,形成独特的“城市菜园”;利用建筑物前的空地打造高低错落的微地形,提供环境宜人的休憩空间……目前,“东城区崇雍大街沿线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概念方案邀请赛”进入收尾阶段,排名靠前的10组入围方案集中汇报并分获不同奖项。“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重视,就是要让老城街区不仅重保护,还要回归居民生活。”竞赛组织方表示,优秀方案亮点将被吸纳到正式实施方案中,为老城更新注入新活力。

  另外,今年3月启动的雍和宫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已经完成,北段拆违整治后,基本恢复“慢街素院”的历史风貌。

  百余团队参赛居民参与设计

  连接天坛、地坛,途经崇文门、东单、东四、国子监和雍和宫的崇雍大街,承载着太多记忆与情怀。它是中轴线之外,最能展现北京老城历史文化底蕴的一条空间轴。但对于沿线居民来说,这里的生活还不够便捷、不够舒适。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调查,60%以上的居民认为沿线人行空间、休憩设施、绿化设施亟待提升;84%的居民认为活动场所匮乏、便民服务不足。

  “城市发展有不同阶段,以前更关注盖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开始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竞赛组织方之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惠晓曦介绍,目前城市短板之一就是公共空间问题,老旧街区更是缺乏居民活动场地,精细化的规划设计势在必行。

  能不能让公众参与到街区公共空间的规划中?带着这样的初衷,今年6月,崇雍大街设计竞赛正式向全社会发出邀请。竞赛范围聚焦磁器口大街、珠市口东大街桥湾段、前门东小街及雍和宫大街4个节点,征集用于交往、休憩、接驳的街区公共空间设计创意。

  在磁器口大街和桥湾地铁站,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师生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引导居民投身项目方案设计。

  散乱用地变城市菜园

  前门东小街地块周边是建成多年的居住区,如何在较小的社区空间中布置景观绿化,形成富有趣味的公共空间,是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难题。

  北京林业大学的一支团队提出《崇雍新愿景》方案,获得最佳设计奖。

  “通过调查及人群分析,我们认为老年人是更值得关注的群体。在现状场地中,处处可见居民自发种植的蔬菜瓜果,虽然管理混乱,但充满了生活气息。”设计团队以老人的使用需求出发,引入“城市农业”概念。他们设想着将原场地高差进行多样化处理,由居民认领绿地,自行种植蔬菜,打造都市农业景观。

  获得优秀方案奖的作品《一“块儿”生活》也为前门东小街段引入了“丰收”的理念,引导居民一同参与菜园生活,共享丰收和共建菜园、共治环境。

  针对雍和宫大街及周边空间的文化特色,《崇雍新愿景》团队设计将打造“记忆博物馆”,并进行多种感官呈现,让街道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在视觉上,全息投影京城往事,进行古物件展览;在触觉上,打造雍和宫大街景观立体画卷,进行雍和宫建筑模型展示;在嗅觉上,种植丁香、月季等特色花卉;在听觉上,设置“记忆电话亭”聆听老街回音。

  其他团队也提出了多种新颖有趣的设计方案,如利用桥湾地铁站附近空地打造高低起伏的微地形,形成花园式景观;设计多功能集成的座椅、花箱等城市家具。

  雍和宫大街工程一期亮相

  在崇雍大街设计竞赛接近尾声的同时,雍和宫大街示范段一期工程已先期亮相,北段拆违整治正式完工。

  今年3月,雍和宫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启动。封堵了“开墙打洞”门脸,拆除了违法建设,过去嘈杂的看手相算命业态基本取缔。临街房屋进行了整体整治,古香古色的如意门、随墙门等老北京四合院传统门楼重现大街西侧。

  修整后的北段街道立面整洁有序,青砖叠砌的外立面形式一致,后檐墙、花格栅装饰等精细化设计让建筑空间品质大大提升,屋顶也由水泥瓦换成了传统的合瓦、筒瓦屋面。如今,示范段街区红窗灰墙京韵十足,重现“慢街素院”的历史风貌。

  北新桥街道雍和宫大街示范段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建筑风貌进行提升,在二期和三期工程方案中融汇竞赛作品的创意,推进街区更新。

编辑: 郑皓月

崇雍大街更新“邀”来金创意

目前,“东城区崇雍大街沿线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概念方案邀请赛”进入收尾阶段,排名靠前的10组入围方案集中汇报并分获不同奖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