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房山380件野外石碑“建档”

2017-06-01 09:10:00来源:北京日报

  

  技术工人正扫描尼思哈的石碑。张淑玲摄

  房山是本市文物大区,素有“房山古塔冠京师”之说。然而,该区所存的野外石刻,因长年日晒及风雨侵蚀,石刻往往字迹模糊毁损严重。最近,在走访了全区25个乡镇、95个村庄基础上,房山筛查出380件保护较好,且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野外石碑,对碑文、石碑装饰花纹等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真实再现石碑全貌,为380件在野石碑建立了数据库。目前该工程已完工一半,预计7月底380块石碑信息可全部采完。

  昨日上午10时许,在房山区长沟镇南甘池村南果园内,记者看到一块石碑坐北朝南,碑顶及东西两侧均刻有腾龙图案,石碑被一龙头龟背的石兽驮着。石碑周围已搭好脚手架,碑顶端撑着两把伞遮阳,一名技术人员正自上而下给石碑粘一种“圆点”,而另一技术人员则握着一仪器扫描。

  现场,房山区文物保护所所长金超介绍,该块石碑是为清朝尼思哈而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5月20日,螭首龟趺,下承海墁。碑身高、宽、厚分别为294、128及43厘米,上刻“敕建”,碑文开头写的是“和硕敬谨亲王碑文”,碑文显示为顺治帝亲自写成。尼思哈卒于1660年,但该碑文没有明确记载。该块石碑东侧立着尼思哈父亲尼堪的石碑,记载着尼堪的战功。尼堪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该碑立于顺治十二年即1655年6月16日,碑身的高度、宽度和厚度,分别比其儿子尼思哈的碑多出22、13、14厘米。

  “粘的那个‘圆点’,是激光定位点,它能为设备精确坐标系。”现场负责施工的新维畅想公司负责人惠鹏宇介绍,在贴激光定位点前,技术人员需用设备吹净石碑上的灰尘,贴好定位点后,便可以进行精确扫描,“不仅可以深度扫描出碑文,也能立体采集碑身上的纹理及底座。经制作之后,文物所有信息可全部立体再现,即使石碑上有看不清楚的文字,深度扫描后也能分辨,最终再现石碑图案。”惠鹏宇对比解释,传统的拓片技术只能拓下碑文,且拓片所用墨汁易渗入石材内部,不可避免地给石碑带来伤害。

  因该镇为房山基金小镇项目所在地,前不久,在该镇西甘池村东南一户村民家拆迁时,也拆出了一块石碑。记者现场看到,该石碑坐北朝南,碑身东西两侧也刻有龙云,被一龙头龟背的石兽驮着。令人惊诧的是,石兽兽头被生生砌在一段红砖墙内,石兽露着牙齿,大张着的嘴巴里被抹满了水泥。“这块碑是清朝多罗顺承郡王简伦柱的碑,是和旁边的王爷坟登记在一起,属于区级文物。”房山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考虑如何能将该块石碑龙头口中的水泥一点点掏出来,而不会损害文物,“该块石碑也将扫描建档。目前,区内所有文物都已实行区、镇、村3级保护,每日安排有人员巡逻守护。”

  金超介绍,目前380件在野石碑现场取样工作已完工一半,今年7月底前可全部完工。在对现场取样的大量数据予以分析、制图、色彩还原和数据录入之后,集档案管理、病害分析及三维数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即可完工,“该工程不仅可真实再现这些石碑,还使文物终生具有可追溯条件,万一丢失,一旦见光,就可直接追溯。”(记者 张淑玲)

编辑: 郑皓月
关键词: 房山;野外;石碑

房山380件野外石碑“建档”

房山是本市文物大区,素有“房山古塔冠京师”之说。然而,该区所存的野外石刻,因长年日晒及风雨侵蚀,石刻往往字迹模糊毁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