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安徽阜阳颍泉区:菊花脱贫三部曲

2018-12-15 16: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12月15日消息(央广记者王利、安徽台记者马静)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信息》12月15日报道: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大庙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0多户,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总量最大的贫困村。近年来,大庙村充分挖掘本地优势,大力发展菊花种植加工产业,小菊花最终带动大扶贫。
  这两天,在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大庙村的菊花种植基地,69岁的贫困户芮秀英正和周边村落的100多位村民拿着铲子在地里忙活着。
  随着上个月底,基地最后一批秋菊采摘结束。为了来年有新的菊花种苗重新栽植,芮秀英得赶紧把今年菊花的根用土封在下面,好让老根发出新的种苗。
  在地里打理菊花,一天能收入四五十块钱,算上土地租金收入,芮秀英说年底脱贫不成问题。
  【出现场对话声】“我今年85了,就俺老两口了。”(记者:老伴呢?)“他也搁这摘着呢。反正这活轻,也不咋累,这样的手工活咱慢慢地还管做点。”
  摘花、除草、封根,大庙村的千亩菊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贯穿全年的就业岗位。以秋季采花期为例,平均每天的用工量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人均工资至少50元一天,中老年人、留守妇女、技能欠缺的劳动者都可以在菊花田里打工挣钱。
  三年前,大庙村还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落后村,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收入微薄。2015年初,大庙村充分分析当地适宜种植菊花的自然条件和菊花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引进本地企业家回乡创业,通过统一土地流转,把近2000亩良田从单一产业结构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菊花种植产业。
  产业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充沛的零工就业机会,还组织了86户贫困户进入加工车间、吸纳了96户贫困户进入种植基地,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1.8万至2.4万,实现稳定就业、长久脱贫。
  村民邱伯叶【出现场对话声】(记者:咱们这一个车间最忙的时候会有多少工人?)“连加工花的一共80多人。”(记者:其中贫困户有多少?)“贫困户大概有50多人。基本上是三班倒,有时机子不停,24小时都不停,夜间加班有加班费。”
  脱贫致富需要在产业基地里打工就业的务工者,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的创业者。大庙村茶业产业基地把培育菊花种植能手作为壮大支柱产业的重要举措,免费培训、组织考察,让每一户种植户都能掌握核心技术、可以独立种植。在基地的带动下,当地有325户从事菊花种植。大庙村村民邱秀英:【出录音】“我们上了七天课,专门老师讲课,发书本教材,我们还要经过考试,我们还去外地去参观,学了菊花栽培管理这方面的。学会了这些之后,对我们的菊花种植掌握了好多技术,像今年雨水这么多,我们的菊花也没受啥大影响。”
  大庙村淮菊产业园总经理李健鹏算了一笔账,今年大庙村菊花的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利用电商平台,仅“双11”这天,销售就超过400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平均每人可实现年收入1万多元:【出录音】“大庙村是我们进行全程化托管的,村里负责流转好土地,贫困户每人一亩地,每亩地至少保证收益3000块钱;如果他在基地务工,还要给他发工资,一个月2000块钱,就打4个月务工,这就8000块钱了。这样一亩地一个人一年连地带务工,大概可以收入1万块钱,所以这种脱贫比较快、收入比较稳定。”
  辐射周边约1900人的零工就业岗位、吸纳182户贫困户稳定长期就业、带动325户贫困户学技能懂种植,大庙村菊花产业奏响的这首“就业扶贫三部曲”真正实现了当地群众多层次、高质量、更稳定的就业脱贫。
  据了解,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颍泉区行流镇菊花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菊花产业渐成当地产业扶贫的当家产业。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4700多户,目前已有3000多户顺利脱贫。未来两年镇里还将扩大种植面积,力争突破2万亩,让菊花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编辑: 鲍玉婵

安徽阜阳颍泉区:菊花脱贫三部曲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信息》12月15日报道: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大庙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0多户,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总量最大的贫困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