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支持创业的政策很好,创业这条路我走对了。 ”前不久,参加第三届“赢在江淮”全省创业大赛省级决赛的创业者徐滕州告诉记者,他的创业项目“长时效疫苗冷链保温箱”落地马鞍山,当地政府积极帮他找厂房、找资金,对创业者全力支持。

  “十三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发挥就业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优化市、县政府就业工作评价办法,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就业创业工作督查激励中,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0年9月,全省“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332.1万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10.7%,年均增长66万人以上;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65.73万户,同比增长14.90%。

  在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方面,我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联动机制,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年均帮扶未就业毕业生6万人;扩大“接您回家”活动影响力,引导更多技能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就业脱贫工程,累计帮扶69万名贫困劳动者就业;做好退捕渔民就业安置工作,已帮扶1.8万人转产就业;开发5万个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兜底安置。在实施“创业江淮”计划方面,我省健全“阶梯式”创业培训体系,2016年以来组织创业培训35万余人次,年均发放创业培训补贴8000多万元;扩大贷款对象,降低贷款门槛,2016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0多亿元;人社部门累计建成青年创业园、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等省级载体532个;举办“赢在江淮”创业大赛,搭建项目对接平台。同时,我省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常态化推进“2+N”招聘活动,打造招聘赶集日;建设安徽公共招聘网、安徽阳光就业网、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打造择业、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平台;精简就业领域证明材料,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提高就业获得感。

  在推进就业工作的过程中,我省还探索出一系列新方式、新方法。具体包括:推行“一次不用跑”,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累计为18万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亿元;创新“免报直发”模式,向7.7万户中小微企业返还2.14亿元失业保险费,稳定企业职工282万人;创新“2611”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模式,通过建立2张清单、搭建6个平台、提供1套服务、落实1系列政策,促进行蓄洪区和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脱贫;建立“1713”工作机制,通过完善1张实名制清单、畅通7条安置渠道、出台13项补贴政策,实现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全流程跟踪、全需求覆盖;探索推广“共享用工”,帮助企业稳定职工队伍;创新通过“企业订单周转池”、行业协会订单调剂、外贸转内贸订单生产等方式,防范“带贫断链”风险,稳定扶贫车间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