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安徽:改革奏响“丰收曲”

2018-09-21 08:16:00来源:安徽日报

    调优结构,调高效益,调强产业

  ——全省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00万亩,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9.5%,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6

  金秋时节,江淮大地迎来沉甸甸的收获。

  “今年的优质稻正在开镰收割,预计平均亩产超过530公斤。 ”在黟县,“新农人”徐海波迎来了秋粮收获,金灿灿的稻谷让他喜笑颜开。当前,全省各地秋粮正陆续迎来收获。预计如果后期气候条件有利,全年粮食总产有望与上年持平,再获丰收。

  “从结构看,秋粮中的优质稻米、高蛋白大豆、鲜食玉米等专用粮食增加,全省调减玉米、水稻、棉花近130万亩,扩大大豆、蔬菜、薯类面积90多万亩。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介绍。

  建设农业强省,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在结构优化中提质增效,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构建新的农业产业体系。近年来,我省积极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沿淮行蓄洪区为例,当地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特色产业,农业结构呈适应性种养增加、非适应性种养减少,畜禽养殖增加、作物种植减少,特色种植增加、传统种植减少特点。据省农委统计,区内今年增加稻鱼稻虾综合种养20.5万亩,同比增长52.2%;水禽414.8万只,同比增长27.8%。发展特色高效种植,新增杞柳、瓜蒌、中药材等9.66万亩,同比增长11.4%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00万亩,调减非优势区域水稻51万亩、玉米64万亩,调增轮作大豆57万亩,发展菜油两用和农旅结合油菜面积90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40万亩。

  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农产品精深加工。我省着力优化扶持政策,强化金融支持,打造龙头企业“甲级队”,扶持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9.5%,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6家,总数达15990家。龙头企业的壮大,有力带动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

  ——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上半年全省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41个,年内农药利用率力争达到40%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合肥农交会上,一批土壤肥料的新产品、新技术集中亮相,吸引大批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前去观摩。

  记者在现场看到,肥料生产企业集中展示新型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肥料,以及无人机施肥器、便携式墒情监测仪、水肥一体化、自走式施肥机等新装备。在智慧土肥体验区,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精准施肥APP,或通过点击现场设置的触摸屏,就能查询田块土壤养分含量。输入作物和目标产量后,即可获得“定制”施肥方案,一键下单后智能配肥机根据配方方案,自动化配肥,实现配方肥“私人定制”。

  近年来我省粮食产能提高很快,但部分地区存在着水土资源过度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我省实施绿色为主题的攻关示范行动破解这些难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从秋粮生产看,各地大力推广玉米免耕贴茬播种、水稻标准化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等技术,着力突破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相融合。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54%,比上年增加6个多百分点,玉米机播水平稳定在94%以上,大豆机播比例超过80%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功举办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参展企业492家、产品1000多种,签约总金额275亿元。出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

  继续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一手抓农药控量提效,一手抓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介绍,今年我省农药利用率力争达到40%,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要达到28%,“从依赖化学防治向绿色防控转向,推动零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向,提升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

  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上半年全省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41个,其中绿色食品533个,有机农产品99个,有9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产品达到5163个。

  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农民增收

  ——1392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全省家庭农场总量居全国第一,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9.6%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今年以来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力推进,全省60个县(市、区)建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全省耕地流转面积3669万亩,流转率达45.5%,比上年底提高0.4个百分点。

  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持续推进“三变”改革。截至6月底,共有1493个村()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集体资产80.99亿元,确认成员392.3万人;全省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1392个,占全省村数的8.8%,有24个县整县推进。

  改革不断深化,红利持续释放。

  77日,凤阳县小岗村“兴农贷”首批贷款集中放款仪式举行。利用手里的集体股份股权证书作抵押,小岗村9位农户与中国农业银行凤阳县支行签订贷款协议,获得90万元贷款。这是小岗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金融惠农的最新探索。

  “去年,小岗村完成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村民变‘股东’。在此基础上,‘兴农贷’的设立让村民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贷款,有效解决了村民贷款无抵押物的难题。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兴农贷”把股权证的权能进一步延伸,让“红证书”变成活资产,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我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省家庭农场85561个,新增8659个,总量全国第一;农民合作社94945个,新增6044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690个,新增261个。

  改革愈深入,农民增收脚步愈快。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2元,同比增长9.6%

编辑: 鲍玉婵

安徽:改革奏响“丰收曲”

“今年的优质稻正在开镰收割,预计平均亩产超过530公斤。 ”在黟县,“新农人”徐海波迎来了秋粮收获,金灿灿的稻谷让他喜笑颜开。当前,全省各地秋粮正陆续迎来收获。预计如果后期气候条件有利,全年粮食总产有望与上年持平,再获丰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