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黄铺之问——一条党建引领发展的“黄铺模式”

2017-09-06 10: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安庆9月6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坡谷葱郁河塘清澈、轻车慢道环绕田园、白墙灰瓦院落整齐、硬化道路通组到户.......这是记者对安庆潜山县黄铺村的第一印象。这个资源并不突出,地形地貌为丘陵岗、高塝田,当家资源就是小老树的普通村子,而且并村之初是人心涣散、负债累累的“问题大村”,是如何实现“蝶变”呢?9月4日至5日,记者深入黄铺村一探究竟。

  党建“铺”就小康路

  2005年,黄铺村由分属3个乡镇的3个村撤并而成,辖64个村民组,共1812户、7238人;村党委下设4个支部、15个党小组,共212名党员。2005年合村之初,村“两委”干部分属原三个乡镇的三个村,相互之间并不完全熟悉;村集体负债149万元,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召开党员会议都需外借会场,大部分群众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并没抱太多期许,小村都没干好,合起来就能变强?如何破解面临的困局,村“两委”一班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党的群众工作法,党建引领,走出了一条“破局之路”。

  而黄铺村的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面对困境,当时还是村委会主任的王绍南站了出来,提出合村先要合心。在推进工作中,黄铺村建立“四个一”的民主议事机制。每届拟定工作思路、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每季召开党员会议、每月召开组长例会,对村内重大事项,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组长意见,议定事项定了做、说了干,一件一件抓落实,定期向村民代表和党员群众通报。建立“最严格”的村干考勤制度。书记、主任带头,每天上午8:00上班、下午5:30下班,特殊情况上班提前、下班退后,迟到1分钟罚款5元、迟到5分钟罚款20元、迟到半小时计旷工。建立“看得懂”的财务公开制度。在会议上、公开栏中,对村级财务收入和支出,以一笔一笔流水账的形式进行通报,收了多少钱、支出哪些钱,让党员群众监督。在制度的规范下、在不断的磨合中,“新一届村班子还是想干事”悄悄在村民中传开了,村“两委”得到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大家的心走到了一起,发展思路也渐渐清晰。

  黄铺村党委12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地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执行‘三会一课’是被逼出来的”。刚并村时,村干部相互不认识、人心不齐,党员身份意识淡薄,看不出党员样子,决定的事往往执行不了,怎么办?采访中,村书记王绍南重点提到了“组织的生活会”,主要任务是请党员对村里工作进行评议,提出需要解决的村组事项。比如,在村党委扩大会议上,党小组长徐际炎提出苗木基地除草用工不合理,村“两委”当场表态整改,会后立即拿出了整改措施。

  发展初期,村干们磨嘴皮、磨脚皮,既当村干又当工人,把村事当家事干。2006年,村“两委”开始探索做活丘陵岗文章,先后引进和争取千亩雷竹基地、千亩长江防护林基地、千亩樱花基地三个项目。在项目推进中,村“两委”转换思路,变服务协调为主动参与,基地由村委会出面统一征收、统一采伐清障,净地交用。三个月的时间,每天村干从早晨5点忙到晚上11点,顺利完成征收、清障工作,加快了项目进度,同时为村集体创收70万元,掘得并村后村集体的“第一桶金”。实干尝到了甜头,大家干劲倍增。2007年,黄铺镇计划自建工业园区,选址过程中,其他村看到的是困难,而黄铺村一班人看到的是机遇,第一时间做通群众工作,主动请缨园区落户在该村境内。村“两委”一班人不分日夜,户户上门,组组开会,很快完成起步区800亩的征迁任务。由于园区建设启动资金短缺,黄铺村又主动承接了园区首期主干路网基础土方工程,镇里以土地置抵工程款,村“两委”还是自己上场干,工程单包,利用置换的土地集中承建3000平方米的安置房,不仅彻底还清了并村债务,还实现了集体盈余。正是因为村两委班子用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效赢得了群众信任,换届选举村“两委”干部都是高票连任。

  围绕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进全域旅游的总体部署,黄铺村积极抢抓机遇,与县域发展思路合拍。余花屋美丽乡村示范点谋划之初,村民们是没有多少信心的,许多人持观望态度。村两委不断到组开会商议,不断给大家打气。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村两委会议等多轮磋商,最后由村民大会决定“不等不靠,举全村之力打造余花屋美丽乡村示范点”。他们自己设计,先学后建,边建边改,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充分吸纳农户意见,一个尊重原貌却又美丽宜居的景点式村庄悄然成型。余花屋的成功,迅速产生辐射式的示范效应,全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特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村民组纷纷向村里请缨,黄铺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现代农业也借势兴起,村庄变美了,村民回来了,游客也多了。

  “黄辅之变”关键在于好模式

  2005年并村时的黄铺村,集体账面负债149万元,面临着无钱办事、还要还债的窘境。在困难面前,村“两委”通过接工程、搞劳务、建厂房、办企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村社一体、村企共建”发展之路。经过12年奋斗,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固定资产2300万元、经营性资产11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280万元,实现了由“负债村”向“富裕村”的跨越发展。

  黄铺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时编制“双环并举”发展规划,将整个村域划分为内环、外环,内环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外环分片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区。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到哪里、土地流转到哪里”的思路和“组界确界、户界确亩”的原则,由村合作社分步将群众的田地、山场流转过来,一部分由村集体经营花卉苗木等市场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产业,一部分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在企务工有报酬,增收有了保障。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5万亩,占总面积64%,超过1/4的劳动力在村内农林公司、家庭农场等就近就业。

  村书记王绍南认为,农村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把群众、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2010年,黄辅以村集体为主体,申报成立了锦绣家园农林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村“两委”为理事、村书记为董事长、村民代表为股东、全体村民为股民,经营管理村集体相关产业,收益由村民共享。在收益分配中,首先确保农户土地流转租金,划设保障“底线”;剩余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行按股分红。

  目前,该村正在筹划把城市里“共享单车”的理念引入美丽乡村,利用现有的自行车绿道,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下一步,黄铺村将打造田园综合体,使得山水田园路得到综合治理。

编辑: 汪称
关键词: 黄铺村;“蝶变”

黄铺之问——一条党建引领发展的“黄铺模式”

)坡谷葱郁河塘清澈、轻车慢道环绕田园、白墙灰瓦院落整齐、硬化道路通组到户.......这是记者对安庆潜山县黄铺村的第一印象。这个资源并不突出,地形地貌为丘陵岗、高塝田,当家资源就是小老树的普通村子,而且并村之初是人心涣散、负债累累的“问题大村”,是如何实现“蝶变”呢?9月4日至5日,记者深入黄铺村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