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5月2日消息(记者赵家慧)5月22日晚上,安徽工匠2021年度人物揭晓。聚光灯下,瘦瘦高高的王学勇显得有些局促。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19年,这段时间,骤然增多的来访媒体,让他平静的生活起了些波澜。

不善言辞,是周围人对王学勇最常见的评价之一。他把自己的热情,给了经手过的每一辆汽车。一线车间,才是这位高级汽车装调工的世界。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写道,“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在王学勇看来,“自己无非就是干得多了,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增长了经验。”

王学勇在他工作了19年的车间。(央广网发 奇瑞公司供图)

从”徒弟“到”大师“

2003年时,王学勇的师父,奇瑞另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小飞也不过24岁。在他的记忆里,挑选王学勇进装调小组,有一定的机缘巧合,“那个时候公司装调组急缺人,我去地盘工段调人,一眼就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精气神。干这行,耐得下性子是很重要的。”

那时,王学勇只有18岁。这个出生在芜湖无为的小伙子从小就跟在开摆渡船的父亲身旁,看他维修发动机,耳濡目染下,也对于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进了芜湖技术学院,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时,奇瑞来学校招人,一个班50人只招了4、5个人,我很开心自己能被选中。”

进入装调小组,循环往复的工作让王学勇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许小飞鼓励他,等到熟能生巧,他就会从中找到快乐。在师父的指导下,逐渐掌握窍门的王学勇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项技能来。“问题不解决,想叫他下班是不可能的。”许小飞说,为了对汽车“知己知彼”,王学勇甚至把整辆车的上万个零件全部拆开,一个个零件地比对、排查。

许小飞常常和徒弟们强调,汽车装调工就像是为汽车做检查和诊治的“外科医生”,他们必须要胆大心细,耐心细致。”我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干,学勇就真敢动手。有一次,一辆车的油泵出了故障,他们几个人就直接开始动手拆,结果出现了火情。等灭了火,我一看,他眉毛都被烧掉了。“

初生牛犊,远赴海外

转眼,王学勇在奇瑞度过了4个年头。2007年起,奇瑞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由于海外员工的技能培训不够完善,部分海外工厂出现车辆滞留在生产现场的情况,急需总部派人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疑难杂症。当时不过20岁出头的王学勇,已是车间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面对公司发展的重要关隘,他没有一丝犹豫,只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出发?”

刚到俄罗斯的王学勇必须要用手艺说话,才能赢得信任。”干我们这行,有时年龄就代表了经验。当地员工看我这么年轻,心里有些疑惑也很正常。“接下来的27天里,王学勇累计解决600辆车的所有“疑难杂症”,并对海外员工进行了培训,为奇瑞汽车开辟海外市场立下功劳。

如今,奇瑞深入推进全球化布局,已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名。这离不开王学勇等一大批奇瑞工匠做出的努力。

多年来,王学勇带领团队经常奔波穿梭于海外,为奇瑞旗下20多家工厂提供技术指导,攻克疑难问题300多个,为“中国技术”和“奇瑞品质”赢得了尊重和认可。

2011年,在全国第三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得SUV·MPV组别的个人竞赛一等奖,并获得“技术操作能手”称号,这是王学勇拿到的第一个重量级奖项。

之后,和不断提升的技能素质一同而来的,是一项项荣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江淮杰出工匠”“安徽工匠”“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省技能大奖”……

王学勇始终将技术放在第一位,参与东方之子、瑞虎3、瑞虎7、瑞虎5X、星途LX和全新瑞虎7等十多款车型的新品试制,攻克疑难问题321个。当被问道日复一日躺在汽车底盘下,身上沾满机油的生活枯不枯燥时,王学勇说,“这活儿就得慢慢来,千万不要着急。”正是凭借着这种执着专注、一丝不苟,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工匠”。

今年4月30日,王学勇被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2年全国“最美职工”。全国获得此项荣誉的,仅有10人(集体),而他是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职工。

专注工作的王学勇。(央广网发 奇瑞公司供图)

匠心传承,徒弟出师

小徒弟王恒2017年才进公司,对于车间里流传的王学勇“神话”,初出茅庐的他有点不相信。真的有光听异响就能诊断车辆故障点的“金耳朵”?

一次,王恒和同事们在调试新品时发现了轻微的异响。由于声音很轻,又只在特定路况时才出现,因此排查了很久也没找到故障点。“只能请王大师出马了。”王学勇到现场后,很快识别出故障点在组合仪表盘附近。

“事后证明,他的判断非常正确。”王恒心服口服,开始跟着王学勇“学艺”。相处久了,王恒还发现,师父是个心思细腻的“多面手”。“去年,我们在装配销往南非的瑞虎5X右舵车流水槽时,遇到了技术上的难点。师父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在总装二车间40多个工位上反复验证调试,终于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

在王恒的印象里,办公室那张属于师父的桌子总是空着,师父不是在车间,就是泡在实操技能实训场里,反复摸索、模拟实车故障。这种韧劲和敬业,让他为企业梳理出21项运行模块管控方案,提出100余项问题整改意见。

在参与整车试制项目验证工作中,王学勇主动提出改进类问题多达千余项,缩减了工时浪费,并将车间22线新品投产预算人员432人降低到现在的330人,直接缩减人工费用350万元;大幅度降低了单车制造成本,累计在生产动能和材料方面累计下降达236万元,减少设备投资资金达126万元。2021年,配合新车型批量生产,推动产品的三化实施和整车工艺优化,降低生产线工位工时1000S,节约人工成本160余万元。

为了培养“大国工匠”,奇瑞一直注重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的营造,在公司内建立了“传帮带”机制,开辟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绿色通道。每年,公司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比赛,通过“以赛促练“选拔培养工匠,造就了一支汽车行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技术+理论,工作室里共成长

“多交流、不自私,促成团队共同成长与进步。”正如许小飞带给王学勇的传承,王学勇也同样在散播着工匠精神。

2013年,王学勇成立“调试线返工小组”,并担任培养汽车装调复合型高级技工人才主讲师。2016年,他带队备战全国第四届汽车装调工大赛,指导的四名学员,齐金华获得一等奖、张俊杰、闫孝辉二等奖、张小俊三等奖,他本人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金牌导师”称号。

2017年,“调试线返工小组”升级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王学勇被任命为技能大师工作带头人。他编写了大量的学习课件和工艺文件,其中《电路返工指导书》成功出版,填补了奇瑞汽车在电路维修和整车电路培训方面的教材空白缺陷。多年来,工作室已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400余名,其中高级工以上78人。

王学勇先后带徒37人,徒弟齐金华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郑昆龙荣获“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王浩荣获“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0年,他的工作室被授予“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已累计申报12项专利,其中7项发明专利。

和师父许小飞一样,王学勇从不相信“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我带徒弟就是讲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然后他们做我来看,最后考核,根据结果对症下药再培训。工匠始终只是一个人,但是我想让我的团队‘工匠’变成是一群人,看到徒弟能取得好成绩,我自己也很高兴。”

荣誉带来的喧嚣没有打扰这对“金耳朵”。这段时间,王学勇一直忙着试制OMODA5,“这是公司首款根据国际高端市场需求定义开发的全球车型,为了顺利实现量产,我们必须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螺丝、每一根线都精准无误。”

编辑:徐鹏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