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9日消息(记者张秋实 通讯员项建)“老张,我家的水果萝卜能跟着消费扶贫一起卖不?”“老张,我家的芹菜也可以卖了!”

  初见老张,他正被一群村民团团围着。不过,他可不是原本就这么受欢迎。

  老张全名叫张坤,是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作为扶贫干部入驻中铁四局定点扶贫的颍上县汪李村,成为该村第一书记。

  “准是上面派来走过场、做样子的。”尽管铁了心要帮村民脱贫致富,不过村民对他的到来,并不以为然,甚至是人见人烦。

张坤(右一)在走访贫困户

 

  汪李村所在的颍上县位于淮河行泄洪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达14.7%,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仅有2600元,为了帮助村民脱贫,当地政府可没少花力气,这次,村民们也不看好。

  “汪李村耕地面积少,人均不到七分地,村集体收入更是少的可怜。”初到汪李村的张坤得知村集体不仅没有钱,还欠着4万元的外债,脑袋嗡的一下就懵了。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集体没钱,帮村民脱贫从何谈起?!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张坤的心情在一次次打击中愈发沉重: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地务工,脱贫没人才;村子深度贫困,脱贫没资金;人均耕地少,农作物单一,脱贫没资源;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脱贫没信心……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摸清了问题,也就找到了方向。”在张坤看来,要脱贫,首先要有人才。

张坤(中间)在询问贫困户种植情况

 

  张坤通过深入摸查,了解到年轻人李泽龚曾在浙江从事过农产品销售。张坤就动员他充分把握国家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利好,组建家庭农场,把有限的土地用来种植经济收益较高的各类蔬菜,并帮助他积极协调政策和资金,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前来指导。

  经过2年多的发展,李泽龚农场已经承包土地300多亩,解决了10多个贫困村民就业问题。农产品收购覆盖到周边多个村庄,年营业额300万元左右。成为名副其实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安于现状的思想仍在,张坤丝毫不敢放松扶志的力度。贫苦户老李,习惯了懒散穷困的日子,整日与酒为伴,妻子失去了对脱贫的奔头,选择离开了他。张坤软磨硬泡把他介绍到李泽龚的农场工作。农场建有温室大棚,各类蔬菜轮番收获,忙活起来的老李早已顾不得酗酒。

  “老李现在一年收入有万把块钱!”老李的变化在村民中炸开了锅,更让贫苦户们看到了希望。

  农产品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6个自然村,3000多亩土地,收获期几万斤农产品,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卖掉,怎么存放?

  没钱建冷库,眼看着蔬菜成堆烂掉,张坤比村民还急。他紧急向后方求助。在中铁四局的支持下,张坤和村民们利用原村部的房子,建起了冷库。

  村里设施维修要用钱、公共建设要用钱……村集体收入给村民托底,更是村民致富的保障。吃尽了村集体没资金的苦头,张坤痛定思痛,和村两委班子对村集体资源进行了反复盘算。

  村集体对荒滩废田进行了整治,开发为育林基地;把17处共150多亩河塘进行了清淤,并租给村民养鱼养虾;对村集体闲置的房屋、办公桌椅进行出租……2019年,村集体年收入已经达到19.8万元。

  孩子上学、农产品滞销……有老张的地方就有希望。经过2年的努力,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93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2018年全村脱贫出列。村民的腰包鼓了,看老张的眼神变得亲切了,大伙口中作为“官员”的“张书记”在不知不觉中也变成了作为自家亲戚的“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