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铜陵】——非遗项目“中国传统失蜡法”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2019-09-10 16:4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910日消息(见习记者 刘雨哲)进入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艺术展厅,就会被琳琅满目的铜工艺品所吸引,古至编钟、曾侯乙尊盘、铜鼎等器具,现及王者荣耀、抽象派艺术流雕塑。有传古韵绝唱的青铜情怀;有塑当代市井生活的闲情雅趣;亦有融个人体验于诸物的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失蜡法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先秦已开始使用,兴盛于隋唐,明清以前为皇家铸造青铜重器的传统工艺,上述的曾侯乙尊盘即是运用此法。

   

  (运用中国传统失蜡法的曾侯乙尊盘仿品)

  郑东平,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兼艺术总监,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华觉明在对全国失蜡法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在门殿普的指导下亲自实践,恢复了中国传统失蜡法工艺,后传承至双起翔。20世纪末,双起翔和华觉明将该技艺及其调研资料传授于郑东平,使该项目得到有序的传承与保护。

   

  (郑东平)

   “传统失蜡法铸造是熔模铸造的俗称,属于一种精密铸造,亦称走蜡、失蜡,古代又称拔蜡。其铸造模型用可溶性材料制成,古代多用蜂蜡、松香和动植物脂肪混合物加热融合后制造蜡模。

   

  (工人将雕刻好的蜡模外面复涂敷泥范范料)

  郑东平给我们介绍,传统失蜡法铸造工艺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蜡料加热混合——制作蜡模——在蜡模上复涂敷泥范范料——泥范阴干——烘培泥范(此时范内蜡料熔失,故称失蜡)——将金属液浇入泥范空腔内——金属液凝固成形后,敲碎泥范——去掉浇铸系统——磨抛——铸件成品。正巧,在采访当天,记者有幸赶上了开炉,亲眼见到了工人们将烘培后的泥范取出并将金属液浇铸进入到泥范的空腔内的过程。现场温度较高,作业的工人们穿戴着专业工服,两人合力借助起重机将大型配件从熔炉中取出,缓缓放置浇铸区域,另外三名工人抬起金属液倾倒容器,将滚烫的金属液浇入配件空腔,过程极为仔细,避免超高温金属液的流出。

   

  (工人们将金属液浇入泥范空腔内)

  郑东平出生于铜陵,在他看来铜文化就是青铜与雕塑的结合,他对铜文化、对传统失蜡法一如既往的坚守、亲力亲为的传承,是源于他自幼受铜工艺浸染,并且从小喜欢玩泥巴的爱好让他对于可塑性强的物品产生了浓厚的探究精神,一旦开始了研学,便立誓学的最精,做的最好。刚开始做这一行的时候,便暗自下决心,要将中国最有名的青铜器全部仿制出来,而现在已经基本达成目标。他成功复制出传统失蜡法的优秀作品——陈璋壶,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被国内外多家知名媒体多次报道。同时,公司设计、承制大型青铜器春秋鉴,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礼品赠送至北京奥组委会,现安放在奥林匹克公园;设计制作方鼎作为北京奥运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设计制作东瓶西镜作为安徽馆特色展品,亮相上海世博会。此外,郑东平还在制作现代新文创,就是将传统的工艺技术结合现代化的各类元素相结合,使古文化起来,能够更加贴近年轻人。从设计到制作,郑东平从未停止离开一线工作,匠人精神在他和工人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郑东平正在指导工人)

  雕塑的原材料多种多样,例如木、石等,但青铜是雕塑、铸造过程中最重要、最能表现雕塑艺术的选材,因为铜的复制、复印性最强,可以将更多的信息点最准确的保留下来,同时彰显了金属工艺的登峰造极。当年的铜器犹如现在的核武器,那个时代的剑、矛有多锋利,军力和国力就有多强盛。

  中国传统失蜡法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且处于濒危状态的传统中国铸铜技艺,每一件作品都在展示青铜文明瑰美,弘扬青铜文化精神。而对于传统工艺的利用、保护、发展和传承,不仅是所有郑东平们思考和践行的方向,更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对传统的敬畏和守护。

编辑: 张宣剑

【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铜陵】——非遗项目“中国传统失蜡法”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进入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艺术展厅,就会被琳琅满目的铜工艺品所吸引,古至编钟、曾侯乙尊盘、铜鼎等器具,现及王者荣耀、抽象派艺术流雕塑。有传古韵绝唱的青铜情怀;有塑当代市井生活的闲情雅趣;亦有融个人体验于诸物的艺术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