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量子产业大会上,合肥高新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致力于打造世界级“量子中心”的高新区,已经在量子产业领域结出硕果。始终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旗帜,合肥高新区一直注重战新产业前瞻培育,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在内的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三驾马车”撑起“量子产业高地”

9月22日,本源量子与合作伙伴签约,携手打造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产业园。据介绍,园区建成使用后,预计引进量子计算上下游企业60家,而上下游产业链的集合,将有利于量子计算卡脖子问题的攻坚克难。本源量子于2017年9月在合肥高新区成立,是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正式推向商用领域的量子计算企业。四年来,该公司专利申请总量近500件,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七,填补了国内量子计算机工程化链条上多个空白。

合肥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量子信息产业具备技术优势,相关专利占全国12.1%,排名仅次于北京。而合肥量子产业的绝大部分力量,都位于合肥高新区。统计显示,目前该区拥有量子信息重点企业11家,关联企业20余家,三大领军企业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在器件基础、关键组件、应用系统等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所布局。

其中,国盾量子是我国第一家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掌握实用化量子保密通信核心技术,在量子通信相关领域公开的同族专利数量排名全球首位。2020年7月,国盾量子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量子科技第一股。本源量子是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正式推向商用领域的量子计算企业。国仪量子是国内第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企业,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和高端科学仪器等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化。该公司陆续发布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金刚石量子计算装置”、国内首台商用“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多款产品,已交付近百家客户,并且在欧美等国完成海外交付。

新兴产业云集现代经济体系逐渐成型

量子产业只是高新区众多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十三五”期间,合肥高新区注重抓原始创新,通过技术突破开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产业的内生培育,同时注重抓产业风口,通过招商引资带动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产业集聚,战新产业集群获批数量省市领先。

在人工智能领域,合肥高新区以建设“中国声谷”为核心,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目前,“中国声谷”已经圆满完成“双千目标”,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加速发展。集成电路领域,合肥高新区构建生态圈、创新产业链为着力点,打造产业“芯”高地。合肥高新区坚持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招引了全球IP龙头ARM、EDA工具世界第一的Synopsis、光罩巨擘Photronics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获批集成电路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和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成为全国少数几个拥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的集群之一。

在生物医药领域,合肥以高端医疗为突破口,布局建设了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大基因中心、中科合肥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院,全力推进高端医疗发展,先后获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省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发展基地。网络安全领域,合肥高新区“中国安全谷”建设迈入新阶段,先后获批国家级公共安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安徽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汇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大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科研资源。

战新产业给力“十四五”迎来开门红

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合肥高新区也取得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良好开端。

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合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8.3亿元,同比增长19.3%,经济总量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在市政府考核的15项重点经济指标中,合肥高新区有9项位居开发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合肥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4.8%,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近3倍。

“十四五”期间,合肥高新区将继续以新经济为统领,坚持新动能培育和新技术赋能两手抓,加快打造“4312”产业工程,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以光伏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经济、以精准医疗为核心的健康经济和以高技术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经济,打造大信息、大制造、大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大健康一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和瞪羚独角兽企业2000家。

该区将施数字化战略,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创新驱动、数据驱动的发展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安全、量子信息等四大特色产业,推动家电及配套、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大数据、5G、区块链。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