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晨曦,云开雾散。11月的麻姑山林场,满山树叶色彩斑斓,景色宜人。

  无人机镜头下,一条蜿蜒的山路在林中延伸,一直到丛林深处。成片的树林,如画卷一般延展。

  很难想象,在这满眼望去皆是树的地方,曾经也是一片荒芜。

  这一切的改变,始于2016年国有林场改革。

  从卖树到种树

  初冬时节,暖阳拂面,在麻姑山分场十四公里管护站管护范围内,站长左可敏开始了他一天的巡林工作,巡护山林、禁止打猎和乱砍滥伐、进行森林防火相关宣传……同全国百万护林员一样,左可敏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林地展开。

  “我一般是从早上8点开始巡林,一趟下来有20多公里的路程,要大半天的时间。”左可敏介绍道。“我的父亲也是护林员,作为‘林二代’,我对林地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左可敏在森林中穿梭。他一边用镰刀斩断路旁的荆棘,一边讲述这片林场的历史。

  “这些林子以毛竹、杉木、马尾松为主,大部分都是国有林场改制后进行抚育的,现在这块林地面积共有11000多亩。”

  山路上,左可敏走得很轻松,说得也简单。

  “以前这片山林没有这么多树,林场需要依靠采伐树木来保障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现在这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2%。”

  过度依赖树木采伐、人才不断流失、基础设施滞后……为彻底改变国有林场生产发展举步维艰的不利局面,2016年,安徽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场长、党总支书记陈三德告诉记者,宛陵林场由五个国有林场整合而成,经营总面积为17.5万亩,实施中央抚育项目将近100000亩,是我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

  改革后,林场由原来的企业性质转变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每一位职工都得到妥善安置,为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提供了基础保障。

  “以前护林员一个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元,改革后,现在每月工资有三千多元了。”陈三德回忆道。“现在宛陵林场共有职工210人,在编在岗人员178人,在职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率达到100%。同时,生态也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宛陵林场林木总蓄积量5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2.5%,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深化改革 前景更广阔

  2017年9月以来,宣州区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在切实解决好在职员工编制和棚户区改造问题后,不断调动林场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现在我们林场职工都住进了新房子,两室一厅,80多个平方,家电一应俱全。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真是做梦都想不到。”麻姑山林场森林消防队员陈彬说。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陈三德说道。2020年,宣州区宛陵林场率先与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国有林场签订了《现代化国有林场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安徽省首家与长三角地区缔约的国有林场,标志着宣州区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后快步践行“绿色先行”。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皖浙两个林场在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缔约合作,未来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羸,努力在长三角地区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动现代化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实现了政事分开、事企分离,组织机构更加优化,生态得到有效保护。2020年,该区完成造林4825.3亩,任务完成率160%。新增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7处,创建黄渡乡柏枧村、水东镇七岭村等5个森林村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当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生态和经济效益如何兼得

  在宣州区水东镇亲心谷旅游度假区,记者找到了答案。

  车行在度假区内,两边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鸟语虫鸣。

  亲心谷旅游度假区所在的水东镇祁梅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6年,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与宣城强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样的老路走不通,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穷日子,显然也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意。水东镇祁村党总支书记黄连洲转变发展思路,思路一变天地宽。“通过承包3100亩村办林场开发亲心谷文化旅游项目,租金每年91万元,每年10月打入村集体账户,让村民切实享受到经济上的实惠。

  生态修复保护,不但让周边群众享受到更加优美的环境,而且给他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家里,也有收入。一个月下来也有几千块钱收入。‘幸福指数’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正在亲心谷旅游度假村上班的祁梅村民王明凤满意地说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宣州区积极依托优质森林资源,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等新型业态。“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林业总产值99.9亿元。幼林地种植金荞麦综合效益研究成果入选国家林草局科技成果库,宣城华科宣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安徽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徐纪静介绍道。

  盎然绿色,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良好生态,日益成为全区幸福生活的常态! (王珊 吴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