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石门乡竹岭村跃光四组的贫困户汪谓忠,近几年,依托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通过发展养殖业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收入逐年稳步提升,成为贫困户脱贫典型。

  因户施策,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2014年,汪谓忠户因父亲汪春胜罹患肺癌,治疗费用巨大,本人又患有哮喘不能干重活,妻子长期在家照顾父亲无法外出务工,全家主要收入来源仅靠当时年仅19岁儿子在外务工及养殖母猪收入,生活困难。2016年父亲因病去世,乡村两级帮扶干部在充分了解汪谓忠家庭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因户施策,引导他扩大养殖规模。因养殖技术方面的因素,汪谓忠户每年只养殖1头母猪、2头土猪。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帮扶干部联系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干部到户上现场手把手教,从如何建造猪圈到安装母猪产床和仔猪围栏,再到饲料选配、卫生防疫、母猪配种等,汪谓忠很快掌握了母猪养殖各种技术,当年该户养殖了2头母猪、4头土猪,出售猪崽21头、肉猪4头,收入达到15000元,并于当年光荣脱贫。


  扶志出成效,勇于拓展新天地

  通过几年的发展,汪谓忠的养猪产业已经走上正轨,但是汪谓忠没有满足现状,正是因为养猪带来的成功,让他对产业发展更是信心十足。2017年汪谓忠考虑到石门山青水秀、风景优美,而且人们现在对养生越来越重视,他看到了里面的商机,毅然决然地养起了15箱皖南中蜂。这一次他自己主动外出拜师,向邻近乡镇的蜂农请教养蜂经验,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己动起手来,制作蜂箱,采购蜂群和蜂房工具,开始了自己的“甜蜜事业”。仅此一项,每年收入达5000元。2018年,汪谓忠向帮扶干部提出养鸭的想法,帮扶干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主动对接农商行横关支行,帮助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建起了鸭舍、买来了200只小鸭、饲料等,一年销售鸭蛋、土鸭收入共计15000元。


  近几年,通过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帮扶,养殖土猪、蜜蜂、鸭等成为汪谓忠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可达4.5万元以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朱俊敏 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