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00亩的精养鱼塘、养殖泥鳅和黑鱼,带动168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增收脱贫;鱼塘之间的堤坝上架起总量160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惠及4个行政村、240户贫困户。脱贫攻坚过程中,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实施“渔光互补”产业模式,既让脱贫有了好路子,又节约土地40余亩。

  “昨晚一场暴雨,让鱼塘内的水涨了起来。得赶紧排水、清理塘底、预备投苗。”3月26日上午,赛口镇金堤村联何组一家泥鳅孵育养殖基地内,基地负责人汪文华带着曹开云等工人在紧张排水。目前,该基地内建起了20个精养鱼塘,还建起了占地1700平方米的恒温育苗车间,泥鳅年产量40万斤、年产值1600万元。

  发展鱼塘精养,尤其是养殖泥鳅,有效惠及了金堤村及周边行政村的村民,他们有的人在基地内做固定工、有的做点工。“我是固定工,一个月工资4500元。”曹开云是金堤村非贫困户,在基地内务工已有数年了,年均工资4万元以上。汪洋村龙溪组贫困户项银萍是点工,干一天活、结一天账。“一天工资120元,还能兼顾家人,挺好的。”她说。

  不光如此,镇内还有26户贫困户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参与合作经营,每年分红收益保底3000元。该镇政府还对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合同约定基地每年按照产生效益的6%对贫困户进行补贴。

  走在基地塘坝上,只见一排排“遮阳棚”在塘坝上方横亘着,距离地面高度约2.5米。“这些棚子不是遮阳、遮雨用的,全部都是光伏发电板,一年能发电120万度。”汪文华说。这些光伏发电板累计惠及4个行政村、240户贫困户,平均每个村每年因此而增收35万元以上,其中80%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20%各村用于沟渠清淤、环境治理等小型公益性事业。在塘坝上建设光伏发电板,不光助力脱贫、还节约用地,总计为全镇节约土地40余亩。

  产业是脱贫的基础。为了壮大产业,赛口镇党委和政府鼓励汪文华做大做强,并积极寻求其他商机。为此最近汪文华十分忙碌,先后到苏北、皖北等地考察,计划上马一个水蛭养殖项目。“水蛭,就是蚂蟥。具有较大的药用功效。我昨天才从亳州回来。”他说,据他考察后反复测算,如果养殖水蛭,一亩水田可产生4万元的收益,纯收益2万元以上。“目前,养殖水蛭项目的土地基本上搞好了,就等着疫情结束立即上马。”汪文华说。(沈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