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宣城市宣州区:政策兜了底 脱贫靠自己

2019-06-14 13:5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宣城6月14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王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有一位残疾贫困户,他身残志坚,却勇于追梦,用勤劳的双手书写出灿烂的人生。

  今年51岁的陈仕清是古泉镇桃岱崔村义塘村民组一位贫困户,家中还有一个86岁的年迈老母亲。陈仕清4岁时的一天,突然高烧不退,由于家境清贫,加上当时医疗条件差,导致失去了言语能力和听力,落下一级残疾。从此在母亲的呵护下在贫穷的小山村过着简单又清贫的生活。

  到过古泉镇桃岱崔的人都知道,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绝大部分村民留守在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辛苦钱没有汗水多。患有残疾的陈仕清和母亲一道,和村里人一样,在仅有的3亩责任田地中辛勤耕耘。因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加上母亲患有肺气肿、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孤儿寡母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更让陈仕清感到不易的是26岁那年,母亲不慎摔倒,由于没有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延误诊治,结果花去大量的资金,致使家中债台高筑,幸亏党的低保好政策,这才让陈仕清母子生活有了着落。

  母亲康复后,为贴补家用,陈仕清在料理好自家的责任田地后,跟随村里人到集镇打零工,由于他没有技术没有特长,加上聋哑,除了种地不会别的,只得到工地上帮助瓦工师傅们拎灰桶、做沙灰。人不可貌相,谁也不曾想到,由于陈仕清自小聪明加上人又勤快,在师傅们休息时,他总是拿起大师傅的粉刀尝试着,一来二去,居然得心应手,于是很快练就了一手上乘的泥瓦匠手艺,从此农忙时他在家忙着生产,农闲时享受大师傅的待遇外出打工。

  在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陈仕清家乡后,陈仕清母子俩按照相关程序被列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范畴,于是陈仕清的人生轨迹,开始了改写:他家中漏雨多年的房屋得到修缮;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2017年目不识丁但悟性很高的陈仕清在产业结构上大做文章。在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下,陈仕清先后在自家责任田种了1.5亩中草药元胡,并喂养了22只鸡,屋后的空地种上了雷竹3.3亩,于是每天清晨他起床后拾掇好家务,饲喂好小鸡后就忙着管理元胡和雷竹。寒冷的冬天,村民们还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时,陈仕清就早早料理好家务,然后踏上打零工的道路。

  天道酬勤。2018年元胡行情较好,陈仕清家的1.5亩元胡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长势喜人,获利4000多元。尝到甜头的陈仕清于是在元胡上动脑筋,2019年扩种元胡2.9亩,与此同时,帮扶干部在得知他有一手精湛的泥瓦工手艺后,主动介绍他到离家较近的工地——世界上最大的古泉换流站做泥瓦工,那段时间里陈仕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助母亲料理好家务后,就风尘仆仆地赶到换流站工地,在工地上不辞辛劳工作着。别人两天才能干完的活,他一天半准能完工,而且他还能独当一面从不偷懒,因此深得用工单位老板赏识。

  脱贫有益,但脱贫绝不容易。头脑活络又肯干的陈仕清,他虽然听不到悦耳的声音,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与人轻松对话,每一个寻常的日子对他们来说都是无声的,但他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勤劳的双手努力生活。如今他仅靠打工一年收入就有上万元,加上家中其他产业收入,他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编辑: 徐鹏

宣城市宣州区:政策兜了底 脱贫靠自己

  央广网宣城6月14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王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有一位残疾贫困户,他身残志坚,却勇于追梦,用勤劳的双手书写出灿烂的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