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安徽蒙城施湖村:脱贫攻坚成为乡村振兴新起点

2018-12-19 14: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蒙城1219日消息(通讯员鹿华涛 刘青)安徽省蒙城县双涧镇施湖村于2016年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如今成为全县从扶贫迈向振兴的“微缩影”。

    产业就业搞上去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才能稳固提升,“抓两业带两生”的观念在施湖村早已落地生根,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自生创业励志,多劳多得光荣,人有稳固收入,家有增收项目,稳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子。

    破除“审批找书记,签字找村长,盖章找文书”现象

    施湖村党总支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以党的建设统领扶贫等农村工作全局,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在全年各阶段工作中发扬战斗堡垒和扎实苦干精神。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按照功能齐全的原则,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组织有阵地、党员有归属、学习有地方、服务有场所,党务村务事务一站办理,改变了以往办事“审批找书记,签字找村长,盖章找文书”的不规范,真正提升了党总支、村委会全职为民、真心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施湖村引进的安徽省新辉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每个车间安置就业60人,月工资2600元至3600元。

    从水电路网看发展,从人居环境看变化

    基础建设上积极争取通村项目,分批完善全村道路硬化,网络宽带全村覆盖,农田治理两纵三横,解决旱灌和涝排,提高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全面落实农机托管,施湖村的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出来,以往耗时半个月才能完成的收播种,现在三两天就能完成。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后,生活垃圾不落地,从贫困户开始全部把旱厕改水冲式厕所,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一件件摸得着、看得见的事实,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大菜园子”小产业,因地制宜助增收

    每天去“大菜园子”干活,成了贫困户乔春龙的稳定工作,“以前吃了早饭等晌午,天天围着三顿饭转,现在吃罢饭就去菜园子干活儿,钱挣的还不少!”,这是乔春龙最喜欢向旁人“炫耀”的变化。为了配合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施湖村积极引进省级龙头企业“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施湖村禾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1362亩,生产露天蔬菜。蔬菜生产品种多,采摘管理时间长,用工量常年保持在120人以上。大量蔬菜的分拣、清洗、包装需要场地,村两委又协助企业在村部建设1座就业扶贫工厂,方便蔬菜集中加工运输的同时,顺带解决了一些年龄偏大、技术偏低的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安置贫困户3638人,实现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蒙城老乡,欢迎回家”,有人的乡村才有振兴的底气

    “蒙城老乡,欢迎回家”是蒙城县“返乡创业”工程的一句深情呼唤,施湖村用真诚服务引进了返乡创业人士投资的安徽省新辉制衣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出口雨具生产加工。目前,以施湖村为基地,已吸收就业村民136人,其中贫困户57人。随着出口需求增大,公司还分别开发利用了周边的阜庙村、王湾村、马洼村的扶贫工厂,为三个村就近安排就业180人,约30%是贫困户。从脱贫攻坚需求出发,施湖村顺利实现“筑巢引凤”,让村子又活跃起来,以往三三两两蹲在路口闲聊的景象不复存在,雨衣加工车间多了他们的身影,计件给报酬方式,让多劳多得的氛围日益浓厚。

    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兜底扶贫

    为了进一步巩脱贫攻坚成果,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施湖村将发力点放在继续实施“一村一品”特色种植,维护好两座187.2kw光伏电站,实现开发村级公益岗位10人、教育帮扶31人、42户特色种植全补贴。2018年村级经济收入达七十万元。

    再回首,这片曾经被称为“施家湖”的易涝洼地,乘借脱贫攻坚的“东风”,如今产业就业双增收,勇敢迈出了乡村振兴第一步,如何让干部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萦绕在施湖村两委干部头脑中的下一个问题。

编辑: 鲍玉婵

安徽蒙城施湖村:脱贫攻坚成为乡村振兴新起点

安徽省蒙城县双涧镇施湖村于2016年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如今成为全县从扶贫迈向振兴的“微缩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