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2018-08-31 10:26:00来源:亳州晚报
  从单纯的“投亲靠友”,到说走就走的境内外旅游;从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到时速数百公里的高铁、飞机;从条件简陋的招待所、小旅馆,到舒适温馨、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四星五星级酒店……改革开放40年间,旅游从一项奢侈的消费,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诗与远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触手可及。
  40年前,邵珍华还在上初中,虽然有不少亲友在外地,但因家中姐弟多,并没有机会跟着父母走亲访友。“上初中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张公山公园。我记得有一年年初一,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个在张公山公园湖边排队划船。过年,人特别多,那时候的小吃糖醋萝卜一分钱一片,我们排队的时候,央求着母亲一人买了一片。”邵珍华回忆道,上了中学,因为个头高,她加入了校篮球队。初三时跟着校篮球队的老师去凤阳参加比赛。这是邵珍华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家门,没想到比赛结束后,老师还组织队员们参观了明皇陵,这让年少的邵珍华欣喜不已。
  1981年,邵珍华毕业了,通过考试,她进入了安徽省第三纺织厂。因为有篮球特长,被选进了厂篮球队。“那时候厂里特别重视篮球这项体育运动,1983年春节的时候,我们厂篮球队代表安徽省纺织系统参加了全国纺织系统职工篮球赛,去了哈尔滨。这是我上班后,去的最远的城市。”那年,20岁的邵珍华在哈尔滨待了六天。在动身前,母亲听说哈尔滨特别冷,特意为她的行李装了两件厚棉衣。
  当年从蚌埠到哈尔滨还是绿皮火车,因为没有座位,邵珍华便将随身衣物铺在了座位底下,没有暖气,她睡觉时便将厚衣服全穿在了身上,就这样在火车上待了几十个小时。到了哈尔滨,接站的工作人员将她们安排到了哈尔滨工程学院的学生宿舍。其间,正巧赶上了冰灯会,这让邵珍华异常兴奋。“整个哈尔滨都被冰雪覆盖了,冰灯会上有冰做的小人儿、小兔子,还有冰做的滑滑梯,可漂亮了,灯会上卖的冰糖葫芦2毛一串,一串八个,一口咬下去像冰渣渣一样,酸得牙都倒了。那时候的相机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拍照要用胶卷,拍坏了不能删除,所以留影是件特别严肃认真的事情。我们都是选择地标性的景点,最好是有刻字的地点作为背景,摆好了姿势才开拍……”提起在哈尔滨游玩的日子,邵珍华像是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各种场景一股脑儿涌了出来。
  因为比赛,邵珍华又跟随着厂篮球队来到了北京。天安门、天坛、长城、王府井大街……虽然只有三天的时间,邵珍华和队友还是将北京的重要景点跑了一遍,“幸亏我们是篮球队的,体能好,要不然这么短时间肯定走不完这些地方。”邵珍华笑着说,那时候出去一趟不容易,家里的亲朋好友特别羡慕自己有这样一份工作,可以到处走走转转。她记得从北京回来时,还给母亲带了松子,因为不是像现在开口的,需要靠牙齿咬开,母亲还埋怨自己花钱买了这么些费事的零嘴。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境内外旅游也是说走就走。2013年退休后,邵珍华和老伴跟团去过香港,到过日本和韩国,每年都要出去旅游四五次,每次回来都会给家人捎点当地特产。“孩子们也劝我们别带这么多东西,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再远的特产都能从网上买得到,但我们出去总也要买些零零碎碎的,做个纪念。”
编辑: 赵家慧

“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改革开放40年间,旅游从一项奢侈的消费,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诗与远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触手可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