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1月22日消息(记者 门庭婷)11月22日10时34分,迎来“小雪”节气。与小雪结伴而来的是新一轮大范围寒潮。11月21日18时,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暴雪黄色预警、海上大风黄色预警。受新一轮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正在经历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气温骤降,添衣保暖成为主旋律,尤其体质较弱的老年人。

除了提醒老年人及时增加衣物抵御寒冷之外,帮助身边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预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当下的重要工作。

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是新冠病毒肺炎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据统计,各国新冠患者平均死亡年龄都在7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成年人和儿童。

日前,央广网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他向记者介绍,“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是新冠病毒肺炎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公开数据,以18-29岁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住院和死亡风险为基线,50-6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4倍、死亡风险提高了30倍;65-7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90倍;75-8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9倍、死亡风险提高了220倍;85岁以上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1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570倍。

新冠肺炎造成的需要住院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只有提高和加强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才能防止对医疗资源特别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过度占用甚至出现挤兑,大幅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意义和作用极大。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比例与国外相比较低。

郑忠伟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的疫情发展情况不同,疫苗的接种策略也不同。境外一些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高的考虑,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一般是从80岁以上开始接种,然后是70-79岁、60-69岁,再到其他年龄段。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

我国由于整体疫情防控较好,疫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所以在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优先安排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海关、边防、民航、医务人员、境外工作人员及其他公共服务人员等,之后才安排老年人群的接种。因此,我国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

(图源:CFP,央广网发)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11月20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43074.3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世界领先。但是,当前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仍然较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需要大幅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大幅度降低人群的重症率和死亡率。

而且,郑忠伟还特别强调,已经完成全程接种的老年人,还应在接种6个月后及时进行加强免疫,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他表示,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相较18-59岁人群更低,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更高。

因此,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一定要做到“应接尽接”,并且及时接种“加强针”, 这样才可能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策略的调整赢得主动、赢得时间。

编辑:安垚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