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 果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产业兴旺,目标是富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富裕,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低小散的问题,科技含量不高、综合效益不好,制约了产业做大做强,也限制了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兴旺、富民增收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事关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充分释放乡村活力

俞学文建议全面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依法自愿退出,加快以“县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市民化步伐,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城镇化发展成果。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集聚搬迁后土地山林流转利用,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完善协作体制机制,引导东西部加强资源对接、工作协同,持续助力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

更高质量发展富民产业,全面挖掘增收潜力

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俞学文建议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引导“两进两回”。加强育种专项研究,鼓励科研院所专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大力发展特色致富产业,在确保耕地红线、粮食底线的前期下,出台专项政策,针对山区因地制宜发展发展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林下经济等特色农业。同时,壮大农业产业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精深加工,扶持品牌建设,形成更长、更强的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

大力壮大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和农村电商,推动农业产业与工业、旅游业结合,鼓励创建景区村庄,发展乡村民宿发展,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完善产销对接平台或渠道建设,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

更深层次强化政策保障,聚力提高兜底能力

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利好的政策。俞学文建议针对农村宅基地、农业设施用房等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瓶颈问题,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出台鼓励政策,鼓励引导土地流转,激活市场活力。强化兜底保障,持续完善农村困难帮扶机制,提高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农村特困人群,因地制宜安排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