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养生保健 > 中医调养

央广网

杜甫的另一种身份居然是药农?!

2015-08-18 09:29:00 来源:新浪中医

  众所周知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后人广为传送,有“诗圣”之美誉,然而,你是否还知道,就是这个诗圣,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农呢。他一生种药、卖药,在我国药物学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正逢开元盛世,家庭经济状况也好。他刻苦读书,踌躇满志,身体健康。其间漫游中原大地,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类的豪迈诗句。但在这以后的人生旅程中,由于社会动乱、仕途不顺、情志悒郁、劳苦奔波,就使杜甫原来健康的身体逐渐被疾病占领,时常苦于病魔缠绕:“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这时其诗风也为之一变,更加沉郁顿挫。他写了38首诗叙述自身疾病,主要有以下三种疾患。

杜甫

  1、吟咏疟疾

  杜甫在诗中把疟疾的发病特点及久病气血虚少的表现深动描绘:“疟疠三秋敦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病后过王琦饮赠歌》)对于疟疾发病的原因,他认为是“疟病餐巴水”(《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的结果。这与我们今天认为疟疾这种传染病是感染疟原虫,以某些地区特发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2、抒写肺病

  肺气之疾是杜甫疟疾之后又添之新病:“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春后加肺气,此病盖有因。”(《寄薛三郎中》)他所患肺病是长期的、慢性的。写这种病的诗还有《敬寄族弟唐十八君》“归朝?病肺”,及《秋峡》、《秋清》、《壮风》等。后来肺病发展加剧,以致“衰年病肺惟高枕”(《返照》),睡觉不能平卧了,类似今天临床所说的夜间坐起、端坐呼吸的症状了。按现代医学推测,杜甫这种不能平卧的肺病可能就是慢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了。

  3、消渴之苦

  给诗人带来最大也是终身的病痛是消渴,为此他写下的诗也最多,从病因、症状、治疗到并发症都写到了。“我多长卿病”(《同元使君舂陵行》),“消中祗自惜”(《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是说自己患上了消渴病。“触热生病根”(《赠华阳柳子府》)是写病因病理。而“肺枯渴太甚”(《同元使君舂陵行》),“病渴三更回白首”(《示獠奴阿段》),“消中内相毒”(《客堂》),“内热比何如”(《寄十四员外布十二韵》,等则突出了症状是“渴”和“内热”。这与病在上焦肺是一致的。治疗消渴,有食疗,又有针灸,同病异治,多种途径。其食疗:“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宁吾躯”(《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针灸:“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履……针灸阻朋曹……”(《雨》)。而消渴与季节的关系,在《过南岳入洞庭湖》)中也有“病渴身何去?春生更力无”的记载。对自己消渴病经过治疗好转,诗人无比欣喜:“消中得自由”(《西阁》其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对于自己消渴的并发症眼暗、耳聋、偏枯、弱足等都一一写到了。这些诗分别见于《寄赞上人》、《耳聋》、《次晚君》其二等诗作之中。仅举《耳聋》为例:“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对于怎样种好药,杜甫也深有研究。在泉州,他见太平寺的泉水特别清洌,可灌溉一片繁荣的药圃,因而在《太平寺泉眼》一诗中写道:“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一含生毛羽。”据《本草纲目》载,黄精是阳草,为一种药物,久服可延年益寿。

  至于写采药、制药、买药的诗就更多了。《秦州杂诗》中的“晒药无妇,应门亦有儿”,反映了当时杜甫的、儿子也参与精制药物了。另外,他还在诗中写道:“水栏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这里的洗药,也是药物储藏、炮制前的必要操作工序。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曾三次卖药行医。诗人35岁至44岁时,在京都长安未中科举,因此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第二次是公元759年,杜甫携带家小由洛阳回华州,这时的卖药生涯更苦了,到了“短衣数挽不掩胫”,“男呻女吟四壁静”的境地。杜甫第三次卖药是在公元770年,杜甫在渔市上摆药摊,维持一家生计,直到这年冬天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下船上。

编辑:申珅

关键词:杜甫;消渴病;同病异治;端坐呼吸;疟病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