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有心血管病 重点预防肺部感染

2017-12-05 10:17:00来源:广州日报

  心衰是全世界老龄化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心衰患者数量超千万,患者不仅面临死亡威胁,还饱受睡不好、动不了等各种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是诱发心衰的前五位病因,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应高度警惕心衰的发生,如发现胸闷、喘气、浮肿、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误认为是感冒

  拖延治疗进ICU

  今年47岁的老徐上班时总觉得胸闷、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吃不下饭、晚上喘得睡不着、坐着才能眯一会儿,本以为是感冒就没怎么在意。过了一段时间老徐身体耗不住了才去医院检查,当即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结果因床位不够就没有住院,症状缓解后老徐就没把这些“小毛病”当回事。

  过了一段时间,病魔又来了。这次老徐直接被送往了医院的ICU抢救,被诊断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等多脏器衰竭,病危通知书都下了——原来之前被老徐忽视的“小毛病”居然是心衰的症状。住院治疗花去了老徐家庭多年来的积蓄,幸运的是,抢救成功,治疗一个多月后,老徐喘气、水肿、容易疲劳等症状才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睡不好、动不了

  反复住院经济负担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教授介绍,心衰是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疾病,就像弹性减退的“皮球”,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简单来说,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严重的终末阶段。

  我国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9%,预估我国有超过一千万的心衰患者。心衰死亡率很高,约50%的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致死率是乳腺癌、肠癌等癌症的2~3倍。

  张健指出,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差,由于呼吸困难、乏力、浮肿等症状,患者饱受睡不好、动不了、不能爬楼、不能干家务等困扰,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不仅如此,心衰还是引发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且容易反复住院、住院时间长,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中国约69%的患者都有1年内再次住院的经历,年均住院天数长达22天。长期反复住院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调查显示,患者每年住院的平均费用近4万元,而2014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万元每年。

  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

  尤要警惕心衰

  虽然我国心衰患者多,心衰危害大,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心衰,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将心衰症状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四分之一的人在出现心衰症状至少一周后才去看医生或根本不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凤如教授提醒说,目前导致我国心力衰竭发生的前五位病因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应高度警惕心衰的发生,如发现胸闷、喘气、浮肿、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还要预防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因为它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常见诱发因素。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高危人群和患者还应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度锻炼,避免情绪激动。

  规范有效的治疗

  将减少住院治疗几率

  据统计,在患者因心衰所产生的治疗费用中,心衰用药费用仅占总心衰治疗费用的8%,但诊疗费用占年人均总费用的近一半。如果患者能够进行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将减少住院治疗的几率,大大减轻经济负担。但在现有的标准药物治疗下,我国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降,入院的患者出院时的心脏康复治疗比例仅为10%。

  幸运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心衰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研究显示,在心衰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20%、全因死亡风险1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介绍,全球首个ARNI类新药的成功,有望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住院风险,帮助患者实现“睡得好、动得了、活得长”的期望。(记者冯冯)

编辑: 果君

有心血管病 重点预防肺部感染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还要预防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因为它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常见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