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水果掉色就一定是人工染色吗?

2017-05-27 08:52:00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者按

  平时,我们在家洗水果,总是会发现有些水果在清水里浸泡一会,整盆水就变成和水果外表皮相似的颜色。有的人就会惊呼是不是上当受骗了,“肯定是卖水果的小贩或者商店动了手脚吧”“会不会水果摘下来之前,果园就给染了色,这样看着好看,又能卖高价”……种种猜测,也给了食品谣言以可乘之机,于是,关于水果“染色”的传闻也不时在电视、电台、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快速传播,以至于消费者不知道怎么挑选放心水果。那么,水果掉色就一定是人工染色吗?我们来看看真相如何。

  水果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葡萄因其酸甜爽口、营养美味,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学校门口买了一串葡萄,一粒一粒地摘下来之后,发现手指被染成了紫红色。”此事传开,立即引起市民的关注。事实上,葡萄掉色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而且似乎年年都会拿来“炒冷饭”。那么,葡萄掉色现象正常吗?这手上沾上的颜色到底是怎么回事?葡萄被染色了吗?

  水溶性植物色素遇水易掉

  “葡萄掉色”其实并不新奇,一开始有这类传言出现的时候,就有媒体对有关商家进行了采访,他们纷纷表示冤枉,称给水果染色是子虚乌有的事,并现场挑选一些完整的葡萄放入水中检测,的确未发现掉色。

  实际上,“掉色”现象不光发生在水果身上,有些农产品也有同样“烦恼”,如黑米、黑芝麻等。排除商家人工添加的原因,掉色是水果或农作物本身就存在的特质,因其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植物天然色素种类繁多,在人工色素被开发出来之前,生活中大部分的五颜六色,在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植物天然色素。

  植物天然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液色素。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苷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其颜色随酸碱度(pH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天然植物色素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吡咯衍生物类色素,主要代表是叶绿素;多烯类色素,为脂溶性色素,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果实中,如番茄红素、辣椒红素和玉米黄素等;酚类色素,为水溶性或醇溶性色素,又可分为黄酮类、花青素类和单宁三大类,如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飞燕草色素等;酮类和醌类衍生物色素。这一类色素的种类较少,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地下茎和霉菌分泌物及红甜菜中。

  “葡萄掉色”中的“色”属于植物天然色素中的花青素类,草莓、黑米、花生豆等也都含有此类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各部位的色素,刚刚冒出的香椿芽、鲜红的玫瑰花瓣、飘落的火红枫叶……都有花青素的存在。虽然因pH值的不同,植物颜色也有所不同,但其中的花青素都属于水溶性色素。也就是说,通常被储存在植物细胞液泡中的花青素,当细胞破损时会溶解到外界的水中,水被染色也就不足为怪了。

  植物天然色素除了有水溶性的还有脂溶性的。比如,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是红色的,可为什么正常情况下水洗番茄却不会变红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番茄中的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色素,很难溶于水。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平日里经常喝的番茄蛋花汤,汤很难被染成红色,而番茄炒鸡蛋的汤汁却是红色的,因为番茄红素更愿意同油脂亲密接触。

  水果或农作物的掉色除了与所处环境介质(水或油脂)有关外,还和色素富集部位有关。比如紫米、花生豆、黑芝麻,它们的色素富集在表皮上,并且这些色素都是水溶性的,用水清洗掉色也很正常。即使淘洗水已被染黑多次,可能剩下的色素还够它们“黑”的。相关科学实验表明,黑米和黑芝麻在浸泡3天后再反复冲洗,也还是黑色的。

  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草莓虽然含有溶于水的红色花青素,但它表面还有一层透明的表皮细胞,在细胞破损之前,内部的花青素很难被释放出来。如果有人说草莓被洗出红水,那估计是用力过猛而挤压出来的汁液。

编辑: 果君
关键词: 染色;掉色;花色苷;人工色素;花青素;农作物;番茄红素;水溶性;葡萄掉色;脂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