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聚焦自闭症儿童权益保障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再开新校

2017-03-24 16: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记者肖芬) 2017年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自闭症的干预与融合,旨在倡导社会重视自闭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同时为自闭症创建平等、宽容的社会融合环境。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基础的发育障碍类疾病,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孩子又称为“星星的孩子”。

  3月24日,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长阳路分校在北京市房山区正式开业并招生。北京市房山区政府领导、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专家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开业典礼。这是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继万丰路分校、花园路分校之后的第三家分校。这里有很多来自“星星的孩子”,而“推动中国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则是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的使命。

  目前,我国自闭症患病率约1%,即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自闭症患者,而0~14岁少年儿童的患者数量可能超过2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起源于儿童早期,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为两大主要临床表现。自闭症病因至今成谜,不少患儿的病症会伴随终生,也有一些孩子能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工作并自立。

北京市科委脑科研项目授牌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聚焦儿童权益保护问题,呼吁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全国人大代表张琼表示:“自闭症唯有引导式教育及康复训练可帮其改善和提高相关能力。近些年,自闭症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自闭症患者及家庭承受极大的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生存状态十分严峻,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但自闭症儿童权益保障还是欠缺的。”

  我国现在的儿童心理康复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康复机构资质良莠不齐,有一些个人或机构,通过虚假广告或夸大宣传,来谋取利益的事例也时有发生。这不但会耽误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治疗,也对当事者家庭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自闭症康复工作现状面临诸多难题,包括干预体系不健全、干预水平整体较低、机构众多、效果有限、各相关行业未能有效衔接、缺乏行业管理部门统筹等。目前以残联系统为主的公立机构已在一线城市悄然启动,对自闭症康复领域大力摸索、尝试干预和服务的系统性。

  自闭症的康复之路,还需紧跟国际前沿发展做治疗,还要发展学术,才能造福更多患者。据记者了解,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正在参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权威专家和实验团队开展的科研项目,进行标准化自闭症数据的采集,总结规律,为自闭症康复行业发展献上一份力量。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领导、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专家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是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共同设立,专注于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康复,打造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据统计,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开业至今,已经服务1000多人次,其中,离开康复机构上幼儿园、小学,回归正常儿童环境的孩子占到25.3%。

  记者从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了解到,现在三家分校训练场所近5000平米,一共可以容纳近400名孩子同时上课,如此庞大的规模在全国也不多,即使这样,仍有不少想要接受规范培训的孩子需等待入园。

  知识链接:被公众误解的自闭症

  谈起自闭症,很多人认为它是家庭养育问题,这是大众对自闭症误解最深的一面。实际上,自闭症和家庭教养方式没有直接关系,而属于先天性的。康复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可以上学、工作,甚至成家。国外对于自闭症患者能否到社会工作、工作适用范围等,做过专门研究。自闭症患者在工作中具有多项优点,比如勤快、遵守纪律、恪尽职守,对于单纯性反复操作的工作有耐心。根据国外成熟的经验,成年自闭症患者做图书管理员、超市理货员等岗位都是不错的选择。

编辑: 李乐怡
关键词: 自闭症;平等;宽容;早期诊断;筛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