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解码血液净化“武汉同济模式”

2017-03-08 14:51:00来源:央广网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发起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全国各级医院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各级医院纷纷开展行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5年初,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号召,延长透析患者生命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下称同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成立了以肾内科医生、血透专职护士为主导,建立涵盖血管外科医生超声影像医生介入放射医生康复理疗师等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血管通路中心。

  团队以打通患者血管通路、减少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作为目标,构建了规范的诊疗护理路径,帮助透析患者重塑其透析生命线,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血液透析中心共建立各类血管通路1129台,其中疑难通路109台导管相关感染率由每千导管日11.5例次下降至6.9例次;首次透析内瘘使用率由38%提升至61%;内瘘血栓形成率由0.18次/患者年下降至0.11次/患者年;内瘘感染率由1.13%下降至0.57%,各项指标均在国内甚至国际处于先进水平。另外,穿刺成功率由90%提高到98%,患者满意度由95%提高到99%

  2017年2月28日,健康界来到同济医院,实地走访和参观了血液净化中心,并对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徐钢进行了采访。

  360°打通血管通路 重塑透析患者生命线

  “同济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正在同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45岁患者吴女士告诉健康界。

  在过去的6年中,身患慢性肾炎及尿毒症晚期的她,辗转上海、广州、武汉多个城市,接受了4次手术,都因体型偏胖、皮下脂肪厚、难以找到血管,以及术后护理不到位等原因,要么血管通路建造手术失败,要么术后不久血管再次堵塞,而反复入院,耗费巨额人力和财力。

  2016年5月,多方求助无果的吴女士,来到了同济医院。此时她全身的血管已经几乎全部堵塞,在同济医院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血管通路中心的努力下,吴女士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

  “血液透析是指尿毒症患者的‘人工肾’,它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净化排毒后,重新回到患者体内。而患者能否顺利进行透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条引血通路是否畅通。”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徐钢介绍,同济医院血管通路中心多学科团队从医疗和护理两个维度为患者建造血管通路。

  医疗的维度是指以肾内科为主导的多学科会诊制度,按照患者的血管情况分为两个诊疗模式。

  对于一般性血管的患者,肾内科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诊疗路径,由肾内科医生和超声影像医生评估血管条件,制定通路方案,建立个体化血管通路;

  对于疑难血管通路的患者,会通过多学科会诊的形式第一步,由肾内科医生等医务人员完成基础性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科内讨论;第二步,由血管外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和超声影像科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会诊,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并协助处理疑难复杂的通路手术。其中,参与会诊的多学科团队人员固定,并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

  护理的维度是指血液净化中心的专科护士参与通路方案制定工作包括健康宣教、指导血管保护和功能锻炼

编辑: 申珅
关键词: 同济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