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痛风预防措施 这三款药粥有效缓解痛风

2016-05-04 08:41:00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原标题:痛风预防措施 这三款药粥有效缓解痛风

  痛风是关节炎的一种,每到阴雨天气,关节炎患者总是感觉很难受,俗话说“预防好过治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痛风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下。

  痛风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痛风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血尿酸浓度,尤其是以下人群:

  (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

  (2)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

  (3)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病人。

  (4)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

  (5)原因未明的关节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单关节炎发作为特征。

  (6)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病人。

  (7)有痛风家族史的成员。

  (8)长期嗜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老年人。凡属于以上所列情况中任何一项的人,均应主动去医院做有关痛风的实验室检查。如果首次检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轻易排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后应定期复查,至少应每年健康检查一次。这样可使痛风的早期发现率大大提高。

  饮食防治

  痛风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过去曾被认为是“酒肉病”、“富贵病”。一旦发生痛风,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痛风病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此外,还要少吃蔗糖、蜂蜜,因为它们含果糖很高,会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蚕豆、鲜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2)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它们所含嘌呤少;但不要喝酸奶,因为它含乳酸较多,对痛风患者不利。尽量少吃肉、禽、鱼类,如一定要吃,应将肉煮沸后弃汤食用。这是因为嘌呤易溶于水,汤中含量很高。

  (3)多吃碱性食品,如蔬菜、马铃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碱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患者更有利。

  (4)保持尿量充沛。平时应多喝白开水、茶水、矿泉水、汽水和果汁,不要喝浓茶、咖啡、可可等有兴奋植物神经系统作用的饮料,它们可能引起痛风发作。

  (5)避免饮酒。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长期少量饮酒还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时再吃肉禽类食品,会使嘌呤的摄入量加倍。

  (6)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吃。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尿酸,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防胖减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就会远离痛风。

  三款药粥有效缓解痛风:

  薯蓣薤白粥

  生怀山药100克,薤白10克,粳米50克,清半夏30克,黄芪30克,白糖适量,每日1剂。先将米洗净,加入切细怀山药和洗净半夏、薤白,共煮,加入白糖后食用。

  功能:益气通阳,化痰除痹。适用于脾虚不运,痰浊内生而致气虚痰阻之痛风症。

  防风薏米粥

  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至薏苡仁熟,每日1剂。

  功能:清热祛风行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赤豆薏仁粥

  赤小豆50克,薏苡仁50克,熬粥服,每日1剂。

  功能:补益脾胃,利尿渗湿。

编辑:安红丽

关键词:痛风病人;血尿酸;药粥;痛风患者;清热祛风;限制蛋白质;薤白;预防措施;高尿酸血症;肾结石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痛风最基本的饮食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需求的升高是最大的,疾病随之接踵而来,痛风就是吃出来的疾病之一。缓解期,可选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应适量,如肉类每日不超过 120g,尤其不要一餐中进肉食过多。

2015-12-21 09:03:00

嗑了几粒瓜子,锥心的痛风突然复发

冬季痛风高发,火锅羊肉等高嘌呤美食少碰,坚果别多吃   在大众的医学知识储备中,痛风常常是与啤酒、海鲜搭配的,因此他们以为夏天是痛风的高发时节。

2015-11-30 08:26:00

合理饮食助您远离痛风困扰

痛风是一类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关节局部损伤、暴饮暴食、过度疲劳、湿冷刺激、某些药物使用、感染及外科手术等均可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美国一项大规模的人群调查研究发现,经常吃海鲜和肉类食品,痛风发作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经常吃乳制品和植物性食物,对痛风发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5-10-15 22:40:17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