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精准健康传播“七母”

2016-04-20 09:36:00 来源:新华网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精准健康传播已成为科学普及工作者助力“中国梦健康梦”的重要利器。基于健康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多维性,如何向民众传播权威性的信息、打造公信性的平台、实现精准性的目标,可谓千头万绪、庞杂纷乱,唯有追根索源抓住根本方能迎刃而解,其中加强精准健康传播的系统建设可谓重中之重。寻觅精准健康传播之根,引来精准健康传播之水,灌溉精准健康传播之田。竖起精准健康传播之树,就会结出精准健康传播之果,故加强精准健康传播的系统理论建设,树立精准健康大思维,从源头上把控刻不容缓,方能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基于上述阐述,笔者在发表精准健康传播“七则”(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因“器”、因“因”、因“法”)“七理”(生理、病理、心理、伦理、情理、法理、数理)后,又归结精准健康传播“七母”,旨在揭示精准健康传播本源之“母”。唯有如此,方能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让人们站得高、看得远、击得准,宜与同仁敬孝“七母”而行。

   一、地球之“母”造命

   地球之“母”造命,喻指地球是百万生物的家园,蕴含了滋润万物所需的资源:明媚阳光、清洁空气、肥沃土壤、洁净水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命的依据,没有地球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何谈健康。地球可谓造就人们健康生命之“母”。

   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更与健康息息相关。古人云: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在某种意义上说自然界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整体中当然包括人类。然而,随着人类工业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量砍伐树木,工厂排放污水、废气……如此总总,让地球之“母”遭受伤害的同时,给地球子民们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创。比如大气污染,使人体成年累月呼吸雾霾之气,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癌等疾患。地球之“母”已经发出了呐喊,孝敬地球之“母”刻不容缓,是到了人们精心、精细、精致呵护地球之“母”行精准健康传播的时候了。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应用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协调、平衡、密切人类与地球母亲的关系。只有地球之“母”之长久,才有人类之子之长久。地球之“母”是我们得以精准健康传播之“根本”。

   二、国家之“母”蕴命

   国家之“母”蕴命,喻指国家赋予人们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和谐平等的健康生活之底蕴,是孕育炎黄子孙健康成长之摇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正力。没有强大之国家,何来健康之小家。国家可谓蕴育人们健康生命之“母”。

   国家的强盛关乎人民安危及福祉,是实现新时期健康中国、法治中国、美丽中国“三中国”之蓝图的重要基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当人们居无定所,生活困顿,连基本温饱、尊严,乃至生命都难以保障时,又怎能护卫健康?爱国主义是精准健康传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围绕“健康中国”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做一个有爱国之心、有报国之志、有利国之行的三“有”健康中国人。让我们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筑牢祖国母亲坚实的臂膀,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一道走出精准健康之路!国家之“母”的发展壮大、繁荣昌盛,是人民富足、健康生活的前提,是我们得以精准健康传播之“基本”。

   三、社会之“母”济命

   社会之“母”济命,喻指社会于特定环境为不同生活的个体营造彼此相依的一种健康存在的状态,为人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所需的“土壤”与“环境”:保持秩序井然、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传递利于健康的乐善好施、接济他人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行为。社会可谓济予人们健康生命之“母”。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还是一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保持完好的状态。”其中社会适应性亦是决定个体健康的主要方面,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职业等,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层次影响着人群健康,同时亦演绎了一曲社会之“母”扶济众生相敬、相偎、相依的和谐交响曲。比如精准扶贫中的卫生扶贫就是社会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就是打了一场确保贫困居民安居乐业、身心健康的立体攻坚战。要充分认知社会之“母”与个体健康的关系,加强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公共政策研究者与政府通力合作,将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组织起来,为营造和谐健康的中国社会付诸行动。毋庸置疑,社会之“母”是我们得以精准健康传播之“维本”。

   四、家庭之“母”塑命

   家庭之“母”塑命,喻指家庭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息的场所,其作为最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传承中华民族至真、至善、至美的私塾;是以亲情、友情、爱情共同编织而成的避风港;是塑造健康体魄、健康心灵、健康文化的吉祥地。家庭可谓塑造人们健康生命之“母”。

   国家卫生计生委举办的“清风满家”活动,就是旨在倡导民众向“最美家庭”学习,在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廉洁家庭建设上走在前、做表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汇聚强大正能量。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与人体健康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亲密活跃的家庭氛围会带给人们幸福快乐的感受,有益身心健康,反之则有害。比如在严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染色体端粒比条件相对优越的孩子短了19%;与家庭结构更稳定的孩子相比,家庭结构动荡的孩子染色体端粒短了40%。可见家庭是在一个人成长阶段中塑造健康素质的关键场所。因此,无论为人父母亦或为人子女,都要通过家风故事、家书手札、家教短片、家训格言等方式,共同营造集知识性、凝聚性、舒适性为一体的健康家庭文化氛围,把家庭经营为培育健康素养的主要阵地。家庭之“母”是我们得以精准健康传播之“原本”。

   五、生身之“母”育命

   生身之“母”育命,喻指母亲孕育了我们、生育了我们、抚育了我们。母爱似大海蕴藏着无尽能量,又似小溪涓涓流淌滋润人们每一寸心田;母爱在赐予我们来到世间机会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每个人特有的与健康相关的基因。母亲可谓养育人们健康生命之“母”。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及“少年强则国强”。古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孟母三迁”教儿成才传为历史佳话,由此还可引申出“母亲强则少年强则国家强”之寓意。随着人类基因变异解码工具已经产生,它将迅速揭示遗传基因对疾病的影响,最终将找到破解生身之“母”育命的遗传基因密码,会为各种疾病早期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影响人体健康长寿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慢性疾病如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实早在我们出生之时,就已经埋下伏笔。现代生物技术已可能在母孕时早期干预先前预防,从而有效防控某些遗传性疾病。将注重传统美德与现代医学科技完美结合,是我们精准健康传播关爱母亲的具体体现。生身之“母”是我们得以精准健康传播之“固本”。

   六、他人之“母”扶命

   他人之“母”扶命,喻指他人关心、宽容、帮助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个个体,协助人们完善健康快乐的生活。尤其在意外发生的时候,周围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则将给予别人一次重生的机会。他人可谓扶助人们健康生命之“母”。

   “扶危济困”,堪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据民政部公布的信息表明,我国有超过8500万名残疾人、7000万名农村贫困人口、1.6亿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需要帮扶。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坎坷与荆棘、危机与困境,在人们为难之时施以援手的他人,亦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救星。比如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人跌倒已经成为我国伤害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当一位老人跌倒而自身又力不从心的时候,周边的人们如果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可能生命就将得以延续;反之,一个生命就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流失。在广大人民中倡导普及正确的预防与救护方法,减少老年人跌倒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具有重大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远方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在当今高度文明的社会里,这是一句曾经让无数人为之感动的表白。在别人为难时刻伸出援手,他人就是我们得以精准健康传播之“扶本”。

   七、自体之“母”养命

   自体之“母”养命,喻指自体是自我健康的主人,自身生活行为是锻造良性健康状态的操手。人们的生活习惯源于在生活中不断重复进行的规律行为,而日积月累的惯性必然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体可谓养育人们生命之“母”。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7%气候因素+8%医疗+60%生活方式)可见自身生活习惯对健康影响力所占比例之大,足以表明自体之“母”养命的重要性。201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79%,健康素养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慢性病为主的相关疾病,已成为影响个体健康、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人们参与健康传播活动,接受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技能,防患于未然是健康问题最精确、最经济、最高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对社区居民慢性病与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显示,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熬夜、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等,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有一定关系,而慢性疾病正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通过精准健康传播进行有效预防,可以规避自身不当行为所引起的疾病。倡导人们自身培育良好心态、规律睡眠、适当运动,合理膳食、禁烟少酒等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人们摆脱亚健康状态,牢牢掌握生命健康的主动权。自体是我们得以精准健康传播之“归本”。

   综上精准健康传播中的“七母”,其核心连接了健康中“母与子”的关系,揭示了健康中“母与子”的规律,凝炼了健康中“母与子”的精髓;其特征是发掘了精准健康传播之“源”、激活了精准健康传播之“灵”、确立了精准健康传播之“本”。当我们重温“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这首已封存到我们记忆中的歌曲的时候,不禁深感母亲河日夜流淌浇灌人们的身心,母爱大如山、母爱深似海、母爱高于天。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的根本。“七母”齐聚可以昭示人们,要有敬畏之心、敬爱之情、敬孝之善。“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而精准健康传播七“母”的阐述某种意义上说为人们寻找到了健康之“孝源”。至此健康传播至则“七则”、健康传播至理“七理”、健康传播至源“七母”完美融合统一,构建了精准健康传播的“三七”理论体系与机制,与人们携手共筑精准健康传播的殿堂。(王立祥)

   作者简介:

   王立祥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等职。为中国腹部心肺复苏学创始人、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心肺复苏重点项目首席专家、撰写《中国精准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纲要》草案,领衔颁布《腹部提压CPR》及《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部中国原创标准与指南。构建“胸-腹-肢立体心肺脑复苏”及“四位一体”院前急救体系,提出“个体化CPR”、“灾难医学救援链”、“精准健康传播”、“厚命”等理念,发明复苏救援装置及方法20多余种,获专利27项,科技奖16项;著《腹部心肺复苏学》、《王立祥话“万一”》等专著9部,论文千余篇,获国家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编辑:单晓琳

关键词:健康传播;救援装置;留守儿童;研究型医院;健康素质

说两句

相关阅读

专访多位两会代表:健康中国梦如何实现?

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国民个人自觉还不够,关键需要国家下大功夫立法,同时加强执行力度,进行严格的管理。预防的关键就是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让每个公民都知道如何自我保健,如何改变生活习惯、改变饮食习惯,从而做到少生病。

2016-03-12 11:19:00

精准健康传播需遵循“七则”

精准健康传播需遵循“七则”,对于从事医学科学普及的工作者来说,如何精准健康传播是摆在当代科普人面前的一项重要命题。

2015-12-24 09:38:00

传播健康信息≠健康传播

传播健康信息≠健康传播,近来,周围开始流行大数据,关于国民健康的大数据版本自然不甘落后,各种数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夹杂着各种广告形式)。正如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宣传员白岩松所说,“知道”不等于“行为”,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智慧”。

2015-12-17 15:5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