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上次用高压锅熬的中药,可以吗?”

  “医生,熬药前需要先清洗吗?后下是什么意思啊?”
  “医生,这中药到底怎么熬呀?不是熬糊粘锅就是熬出一大锅。”
  窗口调配中药饮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取药的患者问拿回家后怎么煎药。单从中药汤剂来讲,患者在家自己煎煮,如若方法不当,亦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本草纲目》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药器皿】
  选择煎药器皿相当关键,需以导热均匀,保暖性能良好的砂锅、砂罐陶瓷等器皿为佳。切不可为了方便,而使用铁锅、高压锅等器皿。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易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的还会产生毒性。
  【合理加水量】   
  不同药材的吸水性不同,从操作上讲,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的吸水量。质地疏松吸水力强的饮片,在其浸泡透彻适当加压以后的液面应高于2厘米。如遇到质地坚硬的饮片,如龟鳖甲等需先煎久煎的饮片,加水量就需比一般饮片略多。二煎三煎的加水量因减去浸泡的环节,水量也就视头煎酌情减少。
  【浸泡时间】
  煎煮前将饮片适当浸泡,既利于有效成为溶出,又缩短煎煮时间。一般浸泡20-30分钟时间为宜,如遇到质地坚硬的种子果实类,可做适当延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温高,应避免长时间的浸泡。
  【先武后文】  
  煎药的火候采取先武火(大火)使其药液快速煮沸后将其火力调整为文火(小火)并保持药液一直处于沸腾状态。如遇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饮片,如甲壳类药物,那么就需要文火久熬,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解表药及其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煎煮的时间不宜长,其武转文后的10-15分钟即可。
  【煎煮次数】
  1剂药煎煮3次(最少应煎2次),可避免有效成分因煎煮次数不够而降低疗效。3次(2次)药液合并后遵医嘱服用。
  【挤压药渣】
  煎煮后的药渣里残留一定量的药液,对药渣进行挤压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有实验证明,从挤压中得到的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的1/3)
  【特殊煎法】
  在中药处方中,常常看到某一味饮片的右上角会标注:先煎、 后下、另煎等。那么我们又来认识一下这些特殊的煎煮方法。
  先煎:通常先煎药为有效成分不易溶出的药物。如甲壳类、矿物类,大多需要先煎40分钟左右,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也有部分药物先煎久煎才能降低其毒性(如附片需要煎至口尝无麻嘴味)
  后下:含挥发性的成分,久煎会使其失效,(如薄荷)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如大黄)
  包煎:细小的种子类、带有毛状物者、易漂浮于水面不便煎煮者、粉末状及煎煮后容易使药液变混浊者。如辛夷,蒲黄、海金沙、车前子。
  另煎:贵重药材(如西洋参)宜另煎取汁后再与其他药液兑服。
  冲服:如羚羊角粉
  烊化:胶类药材(如阿胶)为了避免粘锅熬焦及粘附于药渣上影响其他药物的成分溶出。
  【温馨提示】
  1、煎好的药物,应趁热过滤药液。避免温度降低,有效成分反渗入到药渣中,从而影响药液的质量。
  2、中药煎煮前不需要清洗,清洗会使药材有效成分流失,药效降低。
  3、煎糊的中药应立即倒掉,不可服用。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   李根、王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