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健康-参与糖尿病日“健康5我做主”活动,免费领取268元血糖仪

姓名 编号 动态
111 111

了解并参与

你是编号
请您填写以下信息并提交,11月14至24日期间,在上面活动区5天签到、转发获得10个关爱,即可获价值268元血糖仪一台。
请牢记编号,首次登陆无需填编号。

给关爱


(提示:在方框内输入所关爱人的编号)

领奖须知

1、在不同5天签到、获10个关爱方领奖; 2、每个编号限领一台,重复提交无效; 3、血糖仪100台,根据关爱值排名发放; 4、11月27日公布获奖通知、领取方式; 5、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央广网健康所有。

糖尿病自我管理——饮食篇

  饮食治疗的意义

  一、无论1型或2型的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永远都是治疗的基础。

  二、饮食治疗的意义在于:1、保持健康的体重;2、维持营养均衡;3、控制血糖。

  饮食治疗三步曲

  1、计算每天的总热量

  2、确定三大营养素比例

  3、合理热量分配

  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卡数

  粗算法

  1、主食固定,按体力需要,每日主食如下:

  休息病人,200-250克

  轻体力劳动者,250-300克

  中等体力劳动者,300-400克

  重体力劳动者,400克以上

   2、每日新鲜蔬菜500克以上,牛奶250毫升,鸡蛋1个,瘦肉100克,豆制品50/100克北豆腐,烹调用油15-30克,盐6克

   3、可运用食物互换法,避免饮食单调。

    主食不是越多越好,总量控制、结构合理。人体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50-60%。提倡高纤维素食物,尽量少吃粥。糖尿病人应改变喝粥的习惯。  

  坚果不宜随便吃

  糖尿病人不宜吃坚果,一般坚果含糖量尽管不多,但它含油脂高,所以热量很高,容易导致血脂升高。

  人体糖、脂之间可以转换,多吃油脂可以转变成高糖。

  素油同样增加热量

  动物脂肪多吃可以导致胆固醇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多吃素油也会提供很高的热量,也不能多吃。应该尽量多吃汤菜、凉拌菜和煲汤。

  血糖控制良好者如何饮酒

  1、空腹血糖<7.0mmol/L者可适量饮酒。

    2、每周饮酒1-2次

   3、不饮烈性酒

   4、啤酒200-375毫升/次

  葡萄酒100毫升/次

  血糖不稳定者禁忌饮酒

  两点之间吃水果

  糖尿病人吃水果有窍门

  血糖控制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少量吃水果;选择在两餐之间

  选择低糖分瓜果(猕猴桃、黄瓜、苦瓜等)

  每天摄入的食物中热量中要扣除相应的部分。

  各种水果含糖量

  含糖量在4%~7%:西瓜、草莓、白兰瓜等。

  含糖量在8%~10%:梨、柠檬、樱桃、哈密瓜、葡萄、桃子、菠萝等。

  含糖量在9%~13%:苹果、杏、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

  含糖量在14%以上:柿子、鲜红枣、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

  “无糖食品”也要少吃

  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蔗糖,但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其它成分还是很高,因此也不能无所顾忌多吃。

  粽子、月饼、糕点和鲜蚕豆等可以少量吃,但要从食物中扣除相应热量。

  补品不能降血糖

  糖尿病人可以吃一些补品(西洋参、黄芪等)

  提高免疫力

  但目前没有证据称它们能降血糖。

  饥饿难忍咋办

  饥饿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越是病情不稳时,饥饿感明显

  这种饥饿感与低血糖时的饥饿感不是一回事

  可采用低热量、高容积、含碳水化物少的蔬菜补充,解决饥饿问题

  糖尿病宜吃什么

  五谷杂粮:荞麦、燕麦、玉米等

  豆类和豆制品:

  多种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及海带、木耳、魔芋等

  适量动物蛋白质:肉、蛋、奶,尤其是鱼类、贝类等

  豆制品

  豆制品营养价值较高,但是不能替代米、面等主食;

  过量食用豆制品会引起血糖升高,消化不良,胃病者不适用;

  肾脏疾病者应少吃或不吃豆制品,蛋白

  质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质为主。

  糖尿病不宜吃什么

  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和高糖分的水果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干果等

  饮酒 :如果酒瘾较大,只可饮少量红酒

  如何吃出健康

  先菜后饭,血糖平安

  先饭后菜,血糖翻番

  少量喝汤,苗条健康

  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糖尿病自我管理——运动篇

  糖尿病人运动治疗的三个方法

  1、游泳锻炼法: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2、慢跑锻炼法: 健身跑应该严格掌握运动量。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距离速度、间歇时间、每天练习次数、每周练习天数等。开始练习跑步的体弱者可以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30秒-l00米/40秒。

  A、慢速长跑:是一种典型的健身跑,距离从1000米开始。适应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 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钟跑1000米。

  B、跑行锻炼:跑30秒,步行60秒,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样反复跑行2030次,总时间3045分钟。这种跑行锻炼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者。

  跑的次数:短距离慢跑和跑行练习可每天 1次或隔天1次;年龄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钟。

  跑的脚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气,再跑二三步后呼气。跑步时,两臂以前后并稍向外摆动比较舒适,上半身稍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般以脚尖着地为好。

  3、散步锻炼法

  A、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分钟)或中速(80-90/分钟)散步,每次30-60分钟,可用于一般保健。

  B、快速步行法:每小时步行5000-7000米,每次锻炼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力和减轻体重,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20/分钟以下。

  C、定量步行法(又称医疗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渐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接着在平地上散步15分钟。此法适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D、摆臂散步法:步行时两臂用力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部和胸廓的活动,适用于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

  E、摩腹散步法: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适用于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疾病。

  F、小雨中散步法:在雨中散步比在晴天散步更有益。雨水不仅净化被污染的空气,雨前阳光中及细雨初降时产生的大量的负离还具有安神舒气,降低血压的功能。在细雨中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引起的人体郁闷情绪,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毛毛细雨犹如天然的冷水浴,对颜面、头皮、肌肤进行按摩,令人神清志爽,愁烦俱除。

糖尿病自我管理——用药篇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降糖治疗需要根据病人情况的不同,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或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糖尿病的管理也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过程,治疗中需要平衡获益与风险,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血糖波动,维持合理的体重。

  胰岛素类降糖药。迄今为止,胰岛素依然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某些特殊状态、妊娠糖尿病,都需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胰岛素降糖力度最大,但也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胰岛素过量、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过大,体重增加也是胰岛素多见的不良反应。

  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目前应用的多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以及格列美脲。磺脲类药物主要是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胰岛素量的增加达到血糖的控制。目前磺脲类仍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其降糖效果明显。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过敏等。应用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失效。格列奈类是国内常用的非磺脲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

  双胍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和基础治疗药物。该药降糖作用强,对部分患者有降低体重作用。单药应用一般不出现低血糖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应用时要注意患者肝肾功能,慢性心衰、缺氧性疾病患者应禁用。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该类药物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糖作用,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显著。罗格列酮由于可能增加水钠潴留而禁用于心衰患者,吡格列酮在个别研究中发现其与膀胱癌发生的风险增加可能存在关联,但缺乏有力的证据。

  α—糖苷酶抑制剂。目前已上市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由于中国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因而该类药物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针对餐后高血糖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和肛门排气增多。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目前已经应用的包括需皮下注射给药的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均具有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的作用,降低患者体重,降糖效果确切、低血糖发生率低,尤其适合餐后血糖波动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SGLT—2抑制剂。该药主要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尿液葡萄糖的排泄,进而降低体内血糖水平。能显著降低血压尤其是收缩压,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生殖器和泌尿系统感染,但发生率低。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生活方式改进的基础上,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充分了解药物的特性和适用人群,是合理选择药物的基础。“最适合的药,就是最好的药”,这就是医生的回答。

糖尿病自我管理——作息篇

  糖尿病人日常作息须知

  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睡眠

  糖尿病患者要平稳降糖,应从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入手。晚上睡觉的时间不要太迟,最好在10点之前,而第二天早晨在6时至8时之间起床,将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即使工作需要,也尽量不要打乱睡眠规律,不要耽误按时吃药打针。

  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晨需要补充睡眠,也最好在早晨8点之前起来,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进食早餐后,再上床去睡个“回笼觉”,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血糖不受睡眠改变的影响。

  凌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从而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肾脏的负担,相应地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加对血管的伤害,也加重了病情。

  对某些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睡懒觉还很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使用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晨不起床及时吃饭,前一天晚上注射的药物还在起作用,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年纪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中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保持生活规律

  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有规律的生活对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有很重要的意义。反之生活无规律,不注意饮食控制、不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及控制体重,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主要是血糖不能很好的控制,导致并发症不知不觉地进展,如视网膜病变最终可导致失明;神经病变可致肢体麻木、疼痛;肾脏损害可致尿毒症;严重的肢端坏疽,需手术截肢;动脉硬化可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等。

  三.足部卫生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脚部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感染后常常引起严重的损伤、溃疡甚至坏疽,这就是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其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病变早期时表现为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足背发凉,间歇性跛行,进而干脆不能行走,行走时疼痛难忍,病情严重时患者的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最终可能致残。糖尿病足应该早期预防治疗,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血糖;注意足部卫生,可以每晚用软皂及温水洗脚,特别要注意足趾缝间。用柔软的毛巾轻柔而彻底地擦干,但不要过度用力摩擦。擦干后使用润肤油以保持皮肤柔软,防止干裂。禁用热水袋或电热器烘脚,以防烧伤皮肤。平时选鞋也有讲究,鞋头要宽大,且须够长,脚趾能完全伸直且可稍活动为宜。并且鞋透气性要好,以布鞋及帆布鞋最佳,最好有2~3双鞋替换穿用,以保证鞋的干燥。脚畸形者应订做特制的矫形鞋,以免挤压畸形部位。新鞋一般要试穿,试穿时间不应过长,如无不适,可逐渐增加每日穿用时间,直到习惯为止,鞋口松紧要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每天要换干净的袜子,最好穿质地柔软的棉袜或毛袜,以保持脚的干燥。不要穿上缘带有束缚紧、弹性强的纤维袜子,而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

  四. 注意口腔卫生

  糖尿病患者好发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当病人遇到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除此之外,平时应多注意口腔卫生,口腔护理极为重要。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保持口腔正常功能。糖尿病患者若须拔牙或进行牙科治疗时,须先进食,并检测血糖,以免治疗后暂时不能进食,而造成低血糖。

  五. 眼睛保健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减退甚至会失明。糖尿病人的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眼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万万不可忽视眼部病变。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用眼疲劳及眼部感染,避免受伤。

  六.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人们日常动作消耗热量,热量消耗后,不及时补充,就产生疲劳,长时间持续疲劳,会使体内器官发生故障。病人没有消耗体力的工作,不应增加热量的摄入,熬夜最消耗热量,要尽量避免。压力来自外界的冷热刺激和精神心理的紧张状态,压力长久持续会使内分泌失调,体内器官会发生变故,如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等。糖尿病患者许多是因家庭不和,饮酒过度引起的;不吃早餐匆匆去上班,午餐吃得太多,都容易引起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要消除不必要的压力,放慢生活节奏,简单的早操和适度的运动,对解除压力效果颇为明显。对自己病情的控制也很有效果。

  七.避免受凉和感染

  糖尿病患者应随时注意身体的保暖,干万不要使身体受凉,在受凉后会使体内出现炎症而导致血糖升高,使病情加剧,特别是要防止下肢循环障碍。因为寒冷能使血管收缩,组织供血减少,所以病人应穿保暖的鞋袜和裤子。坐位时,不要一条腿交叉地压在另一条腿上,以免压迫、封闭下肢血管。

  任何感染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加重。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肝炎、肠胃炎、疖肿、胰腺炎、结核病、肺炎、尿路感染等等,则应尽快治好。否则很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八.糖尿病人适合做以下运动:

  运动方式:轻度或中度全身运动,如跳舞、健美操、登高、太极、瑜伽、球类、单车、轻中量器械运动等,可锻炼全身各器官组织,提高其适应能力。 运动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星期可进行三至五次的运动,一般以每次20-60分钟,运动后微出汗,有轻度疲劳感,但不气喘,心率大约每分钟120次为宜。

  注意事项: 1.在运动前应先检查血糖水平。若血糖过低,可进食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小食,例如饼干,以预防出现低血糖。

  2.随意调节体内血糖,运动和饮食、用药等都要定时定量,尤其不可空腹运动。

  3.最佳运动时间在餐后1.5-2小时后。因为此时血糖处于高峰期,运动有助于血糖迅速转化。

  4.确保运动前有足够热身,运动后期步伐亦要逐渐减慢。

糖尿病自我管理——心理篇

    在糖尿病控制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教育与心理治疗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心理治疗。事实上,抑郁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但糖尿病抑郁易被忽视,只有病情严重,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时才被发现。国外文献报道,糖尿病病人有60%—75%伴有抑郁情绪,其中10%—35%为重度抑郁。 

    抑郁对人的危害是严重的。就糖尿病而言,沉重的精神压力、不良情绪不仅会使血糖升高,降低治疗的依从性,还会加速心、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的预后不利。反之,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会导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观等,加重他们的抑郁症状。此外,重度抑郁症还会引起悲观和绝望,甚至出现自残和自杀行为。

  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表现基本相同。家人如果发现如下症状,就应警惕:

  1.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一般晨重夕轻;2.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3.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兴趣丧失,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喜独处;4.常有焦虑、无能无用内疚感;5.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早醒为典型表现;6.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7.对生活丧失信心,有自杀意念或行为;8.性欲明显减退。

  有上述3项或3项以上症状表现者,必须引起重视,最好及时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郁闷的人易得糖尿病

  研究报告指出,抑郁症会使身体对胰岛素较不敏感,而吡啶甲基铬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强化胰岛素的代谢作用,促进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维持人体血糖值的平衡。同时,吡啶甲基铬也促进身体制造更多的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大脑神经传递物质,与情绪调节有密切关系。

  吡啶甲基铬很容易从日常饮食中取得,如谷类、黑胡椒、咖啡、茶、啤酒、黑糖、蘑菇及肝脏等食物。不过,目前,市场上的吡啶甲基铬营养补充剂,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肾脏问题。虽然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并不需经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核准,但在各界强大的压力下,FDA已着手加强对营养补充剂的管理。针对吡啶甲基铬的研究,将进一步证明它与人情绪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其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危害。

  确诊了,别回避

  刚确诊的病人,心理上往往有两个极端:一是根本无所谓,不重视,因为不知道后果,最终会为此付出代价;二是过度紧张,而且为了血糖的一点点波动而焦虑,结果导致血压、血糖都控制不好。其实,对于糖尿病,应该“战术上重视它,战略上藐视它”,事实上经过积极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是可以跟其他人一样长的。

  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糖尿病,正确认识其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勇敢面对疾病,与医生合作,接受并服从治疗。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问题,回避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了并发症家人多支持

  病人:糖尿病5年,前几天发现眼神不好了,一查尿,肾脏功能也不好,医生说我患上了“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肾病”,我想这下完了,以后会失明、患尿毒症,因此悲观绝望,甚至想自杀。
专家:一,继续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二,及时看心理医生,针对抑郁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要遵医嘱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三,患者本人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心境,调节心情。四,家人对其出现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要理解、宽容。在关心患者生活的同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有关疾病治疗的新进展,鼓励患者参与疾病的治疗,使患者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感到有支持、有力量。 
   肯定小成绩,不灰心

  病人:糖尿病6年,前天晚上打胰岛素的时候拿错了药,结果导致了低血糖,当时难受极了,身子动不了,耳朵听不见。幸亏马上喝了糖水,好了。后来想,这种生活啥时候是个头啊,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包袱。

  专家: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使用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使用胰岛素的早期,有可能发生。另外,如果饮食、运动和药物没有配合好,也会发生。但是,只要驾驭好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积极监测血糖,和医生配合调整药物,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受限,还要频繁测血糖,原有生活规律被打破,容易感到厌烦。有的患者劳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给家人增加负担,自己内疚自责。针对这样的患者,除了鼓励继续控制血糖,要进行心理治疗,帮患者接受自己,接受疾病,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经历的痛苦。重新分析自己,审视自己,对自己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不断找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多学习,少焦虑

  病人:2型糖尿病3年,血糖一直比较高。上周医生说要打胰岛素了,我一下蒙了,这不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吗,而且打上以后就再也撤不下来了。如果将来这也不管用,那不是就没救了吗?于是,我夜里也睡不好,血糖更高了。

  专家:首先要明确,2型糖尿病不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所有打上胰岛素的患者,都有撤掉胰岛素的机会。即使需要长期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顶多有一点点疼,一点点麻烦。但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那将来受的罪比这一点点疼可大多了,所以是值得的。

  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解与偏差,导致对注射胰岛素出现紧张焦虑与担心。针对本例患者,医生要理解和接受患者目前的情绪表现,其次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与担忧。建议患者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治疗的基本常识,纠正错误认识。

点击显示全部

《医述》以“传播健康理念分享医学新知”为目标,汇聚医疗单位、权威机构专家、顾问,探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话题。

联系我们:tel:010-56807118
email:health@cnr.cn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