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买车前后当心这些陷阱

2017-03-17 08:10:00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老司机都不一定懂 买车前后当心这些陷阱

  关注 3·15 汽车安全 你我关注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郭尧

  本版图/羊城晚报记者 刘佳宁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再度来临,作为关系到人们日常出行及安全的交通工具,汽车维权日益受到重视。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上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投诉中,数量排前三的分别是售后服务投诉、合同投诉、质量投诉,超过投诉总量的70%。而从所有的投诉种类分析中也可以看到,无论是售前还是售后,都有各种各样的投诉发生,人们关于汽车维权的案例可谓五花八门,陷阱防不胜防。

  本期,结合中消协发布的各种案例、数字以及其他各种投诉热点,我们就根据买车时、买车后的各种维权现象与案例进行详细剖析,希望广大车主可以对各种消费投诉重灾区、消费陷阱以及维权成功的例子有所了解,力求使广大市民在买车前后都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投诉数据分析

  根据投诉性质划分:售后服务投诉4164件,合同投诉3748件,质量投诉3670件,价格投诉486件,安全投诉69件,虚假宣传投诉182件,假冒投诉144件,人格尊严投诉13件,计量投诉9件,其他投诉3178件。其中,售后服务问题、合同争议和产品质量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超过投诉总量的70%。

  ●不同车系投诉量分布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6年自主品牌汽车的投诉量为2332件,占全年投诉总量的14.89%,排名第一,德系品牌汽车投诉1754件,占全年投诉总量的11.20%,排名第二;美系品牌汽车投诉1558件,占全年投诉总量的9.95%,排名第三。

  重点 1:合同纠纷

  根据中消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合同问题投诉主要集中在合同违约行为(55.28%)和不平等格式条款(4.32%)。去年以来,具体合同类投诉问题主要有:一是购车不签订书面合同或提车后购车合同收回;二是合同不规范,对车辆交付时间、配置标准等售后服务条款轻描淡写,混用定金和订金造成双方权利不对等;三是签订合同不履约;四是部分汽车销售人员为了业绩和提成,口头承诺购车优惠或补贴,车辆售出后,不兑现承诺。

  案例:平行进口车 零部件被更换

  根据中消协的案例,2016年9月初,消费者王先生在天津保税区真德宝汽车销售公司(以下简称销售公司)购买一辆平行进口汽车,价格81.04万元。根据消费者的要求,销售公司与消费者双方口头协议,由销售公司将该车原装19寸的汽车轮毂更换为原装21寸的汽车轮毂。但消费者在提车后发现,销售公司给予更换的21寸汽车轮毂是国产的,与销售公司沟通解决未果,于是投诉至天津市消费者协会请求调解。经调解,销售公司为消费者更换了21寸原装汽车轮毂。

  编辑:晓航

编辑: 晓凡
关键词: 4S店;二手车行业;销售公司;车系;司机;承诺;车主;购车;三包;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