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贴心百姓

北川老县城祭亲人 少了泪眼悲戚多了从容自信

中广网 2012-04-0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北川“5·12”地震纪念碑前,鞠躬表哀思。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数万北川人走进老县城祭奠“5·12”大地震中遇难亲人

  虽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祭奠,可除了偶尔的鞭炮声,老县城里显得很安静

  “我们北川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回归了平静和祥和,我相信一切都会更好”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羌乡的阴霾早早被艳阳赶走,数万北川人像往年一样走进老县城,祭奠“5·12”大地震中遇难的亲人。

  树披白花悼逝者数万同胞祭亲人

  昨日上午10点过,记者走进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大门,只见望乡台、三道拐、县城各集中悼念场所,人们少了往年的凝重神情,少了泪眼和悲戚,多了一份坦然和淡定,多了一份自信和豪迈。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为遇难亲人焚香烧纸。

  老县城沿途街道的树木上,挂起了白花和黑纱,路口挂起了“沉痛悼念5·12遇难同胞”的条幅。虽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祭奠,可除了偶尔的鞭炮声,老县城里显得很安静,祭奠活动井然有序。举目四望,远处一座幸存的羌族石砌碉楼坚强地耸立,鲜艳的羊角花盛开在地震遇难同胞公墓四周,蝴蝶在花间飞舞……

  北川老县委对面集中祭台前,夹杂在祭奠台前人群中,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大约五六岁的女儿,格外引人关注。母亲正将手中的纸钱,一张张往燃烧的纸堆里放,女儿在一边点燃了香往烛台里插。

  “老公,4年了,我又来看你了,他对我和丫丫都好!你看,丫丫都6岁多了,快上小学了……”这位姓陈的母亲,边给遇难的前夫烧纸,边平静地念叨着。陈女士是一名乡镇小学教师,遇难的前夫原来在县委机关工作,地震前由于工作原因,一家三口相聚甚少。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她和女儿与前夫永别。

  “来,丫丫,快给爸爸鞠三个躬……”将手中纸钱烧完的陈老师,站起身来拉着女儿说。丫丫给爸爸鞠了三个躬后,陈女士问她:“你想给爸爸说点什么吗?”丫丫思索了一会,摸摸小脑袋说:“爸爸,我快上小学了!放心吧!新爸爸对我和妈妈都好……”说完,她抿嘴对妈妈笑了笑。

  “如今,我们北川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回归了平静和祥和,我相信一切都会更好……”面对记者,陈老师非常坦然和淡定地说。

  不想再提他们名字但会永远铭刻心中

  “老朋友们,我又来看你们了……”地震前在北川通口镇政府工作的杨先生,在原北川县政府集中祭奠台前,手握一大把点燃的香,一边作揖一边念叨着。

  杨先生说,“地震前他在通口镇工作,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跑县里各大部门,认识了不少工作中的朋友,哪知地震让他们天各一方。地震后,他每年清明都要来北川老县城祭奠昔日朋友,告慰他们。

  “如今,我真不想再提起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眼前,我将永远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心中。”杨先生说,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再到如今的经济振兴,他同北川很多干部一样,没有一天停歇过。

  “如今,新农房、新县城、新学校、新医院等拔地而起,北川一片新面貌。有人说,涅槃重生、灾后重建的北川跨越了20年,依我看远远不止,很多基础设施提前了30年。今天,3年‘输血’的北川‘造血’功能更强。未来的北川,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面对未来,杨先生信心十足。

  记者手记

  北川走进春天

  春天,走进北川。

  4年过去了,当我们再一次伫立在北川老县城三道拐的位置,像每一个不舍的北川人一样,最后再望一眼这个曾经美丽的县城,心中的感受很复杂,一种莫名的悲痛涌了上来。但是我知道,坚强的北川人已经走出了内心的阴霾,他们在过去的4年中向世人证明:北川从悲壮走向了豪迈,正从豪迈步入辉煌……

  这个春天,当我们走进北川,看到的是沿途农田里菜花金黄,新建农房上炊烟袅袅;听到的是新校园里书声琅琅,工地上车辆喧嚣,农家院里欢声笑语……这一切,奏响了灾区最动人的乐章。

  俱往矣,与往年不同,今年走进北川老县城祭奠亲人的北川人,他们的脸上更加坦然和从容;他们的脚步更加稳健和有力;他们的精气神也更加饱满和自信。

责编:李宏博 来源:华西都市报

央广独家

灾后青川:孩子在微笑 老师来支教

记者风采>>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