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jp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央广独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腾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中广网 2010-06-0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记者李谦)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32分报道, 2010年3月5号 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一亿人。这是个令世界上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难以超越、足以眼红的数字。而就在本周一的香港股市上,以收盘价计算,腾讯的市值超过2750亿港元。也就是说,这一天的腾讯,相当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加上百度四个公司的市值总合。10-06-03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腾讯为什么这么能赚钱?它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找到了这个问题答案或许也就能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找到最具有典范意义的注脚。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腾讯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他的IM就是即时通讯服务。 而这个服务本身来讲并不赚什么钱,但是为什么它是核心竞争力呢?就是因为这个服务它圈住了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要比喻一下的话,腾讯自然而然掌握了一个人流最多的一个地铁口,或者说交通枢纽。”

  数以亿计的用户数量自然是任何一家企业都会视为生命的财富源泉。但用过QQ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项并不收费的沟通方式。已经连续6年成为中国互联网老大的腾讯,利润从何而来?事实上这也是连续几年令互联网专家冥思苦想的命题。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广告。但实际情况是,广告收入目前只占腾讯总收入的 8%,一直以来这个数字也从未超过10% 。而腾讯2009年12.8亿美元的营收中,有70%以上来自虚拟商品销售。

  原雅虎中国总经理,互联网资深专家谢文:“最关键的就是很多年长期积累下来的强大的用户群和强大的粘性。他的扩展性,可以附加任何具体的服务不管它是新闻、电子商务、搜索、娱乐。在一个平台上把文章做得淋漓尽致。”

  外界有人把腾讯的做法叫作跟随策略。这个策略的好处只有腾讯能把它最大化,也就是谢文所说的“淋漓尽致”。简单的说,QQ海量的免费用户相当于给自己打下了一个根基扎实的基础设施网,之后形成的每一项新业务,就是网上的收费项目,腾讯不需要从头投入,所以品种越多,成本也就越低。

  登陆QQ,看新闻、查邮箱、偷菜、写博客、上拍拍买东西, 如果说当初QQ免费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今天腾讯这些增值业务做到了每样都赚钱。

  当年马化腾带着最初的几个员工把以色列人发明的ICQ转变成OICQ,差一点就因为找不到投资把QQ转让出去。因为没有收费渠道,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腾讯上千万的注册用户并没有让马化腾尝到赚钱的滋味。然而2000年,当时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通过手机可以收费,然后移动和腾讯“二八分账”,恐怕连中国移动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计划从此打开了腾讯的盈利之路。腾讯依托“移动梦网”开始发展收费会员,逐渐进入到WAP、彩信、游戏等领域。很快,就成了移动梦网的最大的黑马。

  无论是先发优势还是长尾效应,腾讯人自己总结起核心竞争力,他们更看重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腾讯新闻发言人郑小波:“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创新。我们成立了研究院。我们现在员工近万人,其中60%的员工为研发人员。今年上半年,公司授权的专利500多项,今年会突破1000项,这在国际企业里面也会是领先地位。”

  有人说平台免费+多样化增值收费,让腾讯重写了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法则;也有人说腾讯的成功是因为马化腾一直以来的坚持,而这些都和腾迅的自主创新异曲同工。

  (中国之声、中国广播网联合推出新闻线索提供平台,您可将新闻线索发至邮箱:xwxs@cnr.cn 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编:陈晓冉 来源:中国广播网

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多>>

f.jpg紧抓机遇 承担应尽的历史使命

  •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在刚刚结束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挑战中,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刻阐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提出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战略布局。这是对党的十七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理论创新、发展目标的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毫无疑问,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突显了我们经济发展方式之弊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座伟大丰碑。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并不平坦,在这个进程中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经济增长过于粗放,长期形成的主要靠物质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扩张模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更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行的关键抉择。

      大变革大机遇,大挑战大跨越。金融危机激发了国际社会对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反思,也促使各国对现有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和合理性进行探究,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正在悄然进行。当此之时,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看不到国际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不能因时而变,推动经济转型,我们将坐失机遇,痛失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我们一定要用好国际金融危机客观上形成的倒逼机制,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顺应未来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从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时间坐标和世界经济格局的空间坐标两个维度,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胡锦涛同志讲话的重大意义,更自觉地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只有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更好地应对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国际风险,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加快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切实推动科学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紧紧抓住机遇,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引领时代变革,是我们应尽的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取得实效,获得突破,我们不仅将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将为后人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现代化伟大进程。(人民日报评论员)

访谈录>>

图片聚焦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