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第九届“网上看河南”南线采风团来到了周口市淮阳县,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给各地网络媒体的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造以羲皇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
近年来,淮阳县倾力打造太昊陵景观群,建设南关沟沿湖景观带,综合整治龙湖生态环境,初步形成了淮阳“生态周末游”。精心打造的“龙湖荷苑”、“水上栈道”、“弦歌书屋”、“黄花菜地”、“古埙乐坊”等旅游观光景点已渐次开放,中华姓氏文化博物馆、国家龙湖湿地公园、淮阳泥塑艺术馆等重点项目正在筹建规划中,一个城湖相依,人城和谐的淮阳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们来寻根问祖、旅游观光。
中华姓氏文化博物馆、国家龙湖湿地公园、淮阳泥塑艺术馆等项目,只是淮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以羲皇文化为核心,将文化资源保护与龙湖水域开发相结合,打造中华人祖文化旅游试验区”迈出的第一步。
作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淮阳有着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是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建都和长眠之地,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也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寻根朝敬旅游线路、孔子周游列国游线路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淮阳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名冠全国十八大名陵之首、被史学界公认为“天下第一陵”的太昊伏羲陵,有占地1.6万亩的全省面积最大的内陆湖龙湖。

太昊陵太极门(摄影 张敏)
“羲皇文化”是淮阳县特有的文化资源。位于淮阳城北的太昊伏羲陵,是伏羲氏的长眠之地,有“天下第一陵”之誉。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朝祖庙会,因其会期之长、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有“天下第一庙会”之誉。近年来,淮阳运用现代旅游理念,以羲皇文化为核心,以朝祖会为载体,积极整合资源,加强创意策划,着力打造富有淮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了“每年春有朝祖会、夏有赏荷月、秋有寻根游、冬有民俗展”的文化旅游新格局。2005年,河南省把太昊陵和伏羲文化列入祖根文化游的开发重点,提出依托太昊陵、轩辕故里和二帝陵建设祖根文化旅游区,以形成常年活动的文化载体。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和二月古庙会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太昊陵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羲皇故都风景区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淮阳步入了“中国旅游强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为淮阳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省文化改革改革发展实验区策划规划会后,淮阳县迅速行动,以伏羲文化为核心,实施“旅游立县”发展战略,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战略支撑产业来重点培育,全力打造“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为海内外知名的中华人祖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今年,淮阳把二月古庙会和2010中国·淮阳龙湖赏荷活动月作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突破口,以打造“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为定位,先后聘请全国知名旅游规划专家编制、修订、完善了《淮阳太昊陵庙会品质提升规划》、《太昊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淮阳县打造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跨越式发展规划方案》,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近,淮阳被世界旅游精英博螯峰会评定为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太昊陵景区被河南省旅游局评为全省十佳特色景区。2007年,淮阳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收入12.7亿元,占GDP的16.6%;2008年,这一数字为1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8%。今年,仅庙会期间,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02%,突破4200万元,跻身全省景区第六位。上半年全县景区景点门票收入5210万元,同比增长78%;综合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78%。
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全面开展
随着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的一步步推进,以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为切入点,淮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断突破。今年以来,淮阳以“一陵、二城、六区”展开产业布局,一陵,即太昊伏羲陵;二城,指陈楚故城和宛丘古城遗址——平粮台;六区,即龙湖生态文化游憩观光区、伏羲文化产业园区、太昊陵文化旅游商贸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通过实施太昊陵综合体建设、陈楚故城复建等22个重点项目,大力培育太昊伏羲陵朝祖祭祀游、龙湖自然生态游和中华姓氏寻根游三大品牌。着手营运东湖生态园、国家龙湖湿地公园、中华姓氏文化博物馆、中华族谱博物馆、淮阳泥塑艺术馆、中华万姓同根园等重点项目。
淮阳泥塑艺术馆是集泥塑艺术品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传承千年泥塑为已任的大型专题性泥塑艺术馆。泥塑艺术馆共三层,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泥塑艺术馆突出淮阳独有的泥塑特色,2000多种泥泥狗图文并茂,造型各异,为泥泥狗中的孤品珍品。馆内还设有泥泥狗制作技艺表演区,除了泥塑艺术,还将展示其他具有淮阳特色的艺术品,努力将泥塑馆建成中国泥塑文化重要的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

淮阳龙湖(摄影 张敏)
淮阳不仅以丰厚的羲皇文化著称,也以水资源闻名。淮阳龙湖面积1.6万亩,现有西柳湖、东湖、南坛湖、弦歌湖四个湖区,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龙湖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3米,湖岸线长14公里。如今的龙湖保留了原有生态,荷径幽萍,群鸭戏水,渔舟唱晚,蒲苇摇曳,给休闲旅游的人们提供了极佳的去处。而今,龙湖是目前淮阳精心打造的精品线路。淮阳以推介“龙湖水上一日游”、“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二日游”及“生态淮阳周末游”作为重点,主航道上的四座桥和规划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这一总投资将达10亿元,重点打通环湖航线,通过新建两座桥、改造三座桥,实现真正的水城环游。
围绕龙湖的开发利用也全面铺展,水上亲水娱乐项目如水上运动中心、娱乐中心、龙湖水上“一日游”、生态淮阳“周末游”等精品线路正在紧张施工中。和河南开隆置业达成的投资8000万元合作开发龙湖生态观光园的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引进了吉林长春城建集团开发龙湖水上一日游项目。
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淮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推手的力量,坚持政府主导,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宣传营销推介、政策环境保障、市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为淮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利用市场力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淮阳县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是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市场的门槛,探索了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改革;今年,成立了淮阳县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组成了公司董事会,以文投公司为依托,上报项目4个,总投资5.6亿元,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淮阳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二是在利用淮阳传统庙会的品牌影响力,吸引知名企业参与庙会的举办,通过拍卖节庆活动冠名权、拍卖经营摊位等活动,逐步走出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节庆活动新模式。三是利用传统庙会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朝祖会期间,淮阳引资近亿元,达成投资意向近10亿元。
环湖通衢,绿化成带,湖滨园林,花木芬芳,环境优美,生机盎然,刚刚起步的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给淮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说:“我们要抓住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这一机遇,把淮阳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景区品牌更响、更亮、更大,实现近者悦、远者来,使住在淮阳的人安居乐业,来过淮阳的人流连忘返,没到过淮阳的人心驰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