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报道 记者手记 信阳掌故 最新看点 中广视角?记录信阳 信阳新跨越 科学发展看信阳
第一报道
记者手记
您现在的位置:【县域经济】信阳:县域经济竞风流
【县域经济】信阳:县域经济竞风流
中广网    2008-11-19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美合资信阳同合车轮、“百年老店”新华水泥、化工龙头华仪化工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工业园区蓬勃兴起,特色农业竞相绽放,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如今的信阳大地,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上演着令人惊叹的海田巨变。在这一巨变进程中,县域经济正以前所未有之势突飞猛进,成为引领信阳发展的巨大“引擎”。

    数字彰显综合实力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2005年、2006年全市10县区生产总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新县为14.6%,平桥为14.4%,潢川为13.8%,固始为13.5%,罗山为13.4%;从财政状况看,固始、潢川、河、平桥、光山5县区财政收入超亿元;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10县区平均增幅连续3年保持30%的高增长,其中平桥、固始、罗山完成绝对值较高,分别为59.2亿元、53.4亿元和40.3亿元,淮滨、新县、罗山、商城分别实现了88.1%、52.2%、42.9%、41.6%的高幅增长,潢川、平桥两县区工业经济增幅最高,均超过18%。

    数字是枯燥的,但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从以上几组数字看,横向上比较,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经济欠发达的贫困老区,信阳的发展并不能够算突出,与全省部分先进地市以及沿海发达地方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甚至差距巨大。但从纵向来看,信阳近两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发展速度之快、发展动作之大令人惊叹,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竞显风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在信阳县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享誉中原的“新县速度”和“固始现象”,引起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介。信阳正力争在中原崛起中有所作为,成为中原崛起的生力军。

    项目引领园区建设

    信阳的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产业支撑是关键,缺乏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在产业发展中,又必须确立以工业为先导的理念。在信阳县域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工业园区蓬勃兴起,招商引资成效巨大,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各县区都下大力气,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区,八仙过海,大搞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成为拉动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县区把引进项目摆在突出位置,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大显身手。固始筑巢引凤,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异彩纷呈;

    罗山县八仙过海,各部门紧密配合,联手招商,新区开发和工业经济齐头并进;河、平桥两区势头强劲,引进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先后引进和投资建设华仪化工、同合车轮、华新水泥等投资超5亿元的大项目和豫信轧钢、奥龙纺织、金盾建材等一批大型项目;潢川华英工业园高标准起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息县工业园区从零起步,短短8个月内就有20多家企业落户,5家企业投产,速度之快令人震撼;羊山新区规划建设以人为本,已有一大批项目建成、落户;信阳工业城两年内签约并落户企业达11个,总投资15亿多元,聚集效应快速显露。部分乡镇基础较差,并无优势,却能够开拓进取、敢闯敢干。固始草庙乡引进了总投资2亿元的台商独资企业,专业生产碎纸机等办公电器,产品全部外销;商城双椿铺镇并不具备优越的基础和条件,却拥有了20多家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6家……靠项目支撑起来的工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引领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产业发展凸显特色

    如今的信阳大地,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开发和建设场面,各县区特色纷呈,县域经济正在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加速发展。

    产业布局特色鲜明。特色产业是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并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特色兴而经济荣,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河区的茶叶和板栗、平桥区的石榴和非金属矿、罗山的纺织和新能源、光山的青虾和羽绒制品、潢川的花木和食品加工、商城猪鬃和山货、新县的制药和银杏、息县的弱筋小麦和化肥、淮滨的造船和速生丰产林、固始的柳编和水暖器材等特色产业,这些产业不断扩张规模,呈现出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部分产业已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商城县的猪鬃、固始张广庙的银针产量均占全国出口份额的80%,羚锐制药产膏药15亿贴,连接起来可以把地球贴4圈。

    大力发展茶叶经济。茶叶是信阳传统优势产业,全市大部分县区都是茶叶产区。信阳的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各产茶县区依托茶叶这一特色资源,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实施茶叶企业龙头+基地+农户这一茶产业结构,扩大基地规模,健全营销网络,提升茶叶品质,打造茶叶品牌,形成了龙潭、五云山、文新和九华山等一批叫响全国的知名品牌,全市良种茶园面积80多万亩。举全市之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茶叶已成为信阳经济发展和兴市富民、兴县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

    加速推进品牌建设。全市各县区围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工农业产品品牌,以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仅2006年,全市10县区就有1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认证,无公害种植业产品生产基地达到27个,获得河南省政府认定的河南名牌产品多达12个,居全省之最。

    城镇建设魅力无限

    信阳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指标和各项数据上,更让人深切感受到的是,信阳广大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城市更有魅力和特色了,一个山清水秀、活力四射的新信阳凸现在世人面前。

    短短两三年时间,信阳城镇巨变所展现的魅力,足以令人震撼。中心城区高标准起步、高规格规划建设了羊山新区,已累积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城市道路50多公里,形成“三纵三横”主干道路,入驻并完成一大批项目,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信阳新城初具规模。老城改造稳步推进,奋力推进“六城联创”,加大城市综合治理和街景整治,大力改造河两岸基设施,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风光旖旎,景色秀丽,魅力四射。前不久,信阳市刚刚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冠。各县区城市建设也实现了新突破,县城建设特色纷。新县依山傍水,构建红城绿水,山城建设别具韵味,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和“国家级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光山、罗山大手笔开发建设新区,初步显现新区新貌;固始城市建设气势宏大,充满现代化文明气息;商城城镇整洁有序,广植桂花树,打造“桂花城”,努力建设锦绣商城;潢川县城区小潢河治理凸显胆魄,两岸风光无限,成为县城一道亮丽风景线;淮滨县城“脱胎换骨”,东西湖、行政新区、淮河大道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特色各异的个性化城镇点缀在豫南大地,豫风楚韵,为中原水乡信阳更添无穷魅力。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同步推进,全市城镇比率达到29.3%,较之3年前有了显著突破。

    非公经济成为主体

    近年来,信阳市决策层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到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地位,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强劲发展。

    各县区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交通、资源优势,实现了从传统蜂窝经济模式向专业化、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产业集群的突破,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固始的柳编、淮滨的造船、河的茶叶、平桥的非金属矿加工、潢川的花卉、光山的纺织、商城的茶油、新县的山货、息县的杨木加工,一县一色,一乡一品,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和销售,这种在市场竞争中整合形成的产业集群,极具生命力和竞争力,成为信阳县域经济崛起的希望和出路。

    目前,全市出现了一批像河银光机械、河二纺机、光山白鲨集团等全国行业的龙头企业;平桥万富油脂、潢川黄国粮业等6家企业被确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平桥维雪啤酒、罗山金鼎化工等14家企业被确定为省重点扶持的骨干民营企业。出现了平桥金龙水泥等一批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出现了河广大水产、平桥八达研磨、商城中原制鬃等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出现了淮滨合谊、平桥中南过滤剂等一批高科技企业。通过实施“回归工程”和大力招商引资,平桥殴凯公司、息县峰刚公司、罗山金河林业、河华亿集团、光山驿光集团等一大批新建企业已竣工投产。他们已成长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2006年,全市“非公”经济同比增长20.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0.1%,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占据信阳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劳务经济叫响全国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基本情况促使信阳立足实际,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经济已发展成为信阳的优势产业并叫响全国。

    推出劳务输出四级服务网络,大力培训外出农民工,实施“阳光工程”、“金桥工程”、“双向维权”,强化为农民工服务,适时推出“回归工程”吸引在外地经商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农民工外出务工,市委书记王铁亲自赶到火车站看望、送行并赠送维权手册。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关爱行动,使信阳劳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中组部的充分肯定。“新县涉外劳务”、“平桥建筑”、“商城缝纫”、“光山充绒”等一批信阳劳务品牌叫响全国,深受国内外劳务市场青睐;魏青刚、王刚、张自峰、李发忠等一批信籍务工人员“感动中国”,分别获得“首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为信阳劳务人员争得了荣誉。以2006年为例,当年,全市780万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达214万人,其中出国务工1.1万人,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收入达155.8亿元。劳务输出有效地增加了务工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1242人,500万元以上的242人,1000万元以上的37人,5000万元以上的9人,亿元以上的4人。新县仅每年的国际劳务收入就使全县人均增收200元。人口大县固始,每年的劳务输出人数近40万人,全县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以来先后有30多万人摘掉了贫困帽子。罗山县彭新镇曾店村有2898人,外出务工人员就有1800多人,拥有50万元以上资产的农户就有近百户。可以肯定地说,劳务经济正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没有劳务经济的繁荣,就没有今天信阳城乡的巨变。

    “加快推进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今年3月份,信阳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响亮地提出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伴随着“三大跨越”的逐步推进,信阳县域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必将为信阳新一轮大发展再立新功。

注:中国经济网2007年9月消息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编:赵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