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信心  |  楼市信心  |  消费者  |  企业  |  市场|  就业|  焦点关注
股市信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股市信心
【走出困局】需强化经济长期增长信心
中广网    2008-11-2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  理性来看,经济周期转变背景之下的股市调整实属正常,目前市场的低迷源于未来宏观经济的预见性较低。

    股价是长期经济增长的贴现,政府应该强化市场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信心,为资本市场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投资者结构来看,长期广受诟病的是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比重较小。传统上认为机构投资者能够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平滑市场波动,但这一情形在中国股市上失效,机构投资者很多时候成为助涨助跌的推手。以目前为例,低估值决定长期回报一定较为丰厚,但左侧交易者寥寥,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对未来政策与增长的预期不明或者不佳。

    此前颁布的“国十条”在应对短期经济下滑的风险上,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避免明年经济下滑过快。中国目前遭遇的是典型的“转型困境”而非单纯的经济衰退,扩大内需应与“转型”相结合,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角度来说,某种程度上,“转型”尤为重要。当然,在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或者在货币乘数下滑的情况下,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这些在政府债务较低的时候实施并非难事,并且短期内也不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时间延长、低质量的重复建设以及产能过剩压力似乎难以避免。因此,如何能在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刺激内需的同时又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也是证券市场各参与者所乐于见到的,对市场信心的提振无疑也会起到莫大的作用。

    以史为鉴,上一轮美国的储贷危机同样对全球经济与股市产生了负面冲击,在此之后,美国和日本股市截然不同的表现值得深思。

    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变为增加对信息技术和产业的投资,以高新技术为中心,掀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至90年代末贡献已至三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美国股市在整个90年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反观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在日元大幅升值后同样出现出口萎缩及产能过剩,大量中小出口企业倒闭。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内需,希望完成从“出口依赖”向“内部拉动”的转型。结果是在这“失去的10年”中,日本股市表现黯淡,同美国股市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从长远来看,经济的顺利转型仍应该是一个持续而不懈的过程,这是决定未来经济能够保持长期较快增长的必经之路,因此也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关键。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编:赵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