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热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外界热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外界热评
续写更加美好的“中国画卷
中广网 2008-08-26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8月26日消息  “Let the games begin!”“让比赛开始吧!”24天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面对全球传媒,用这一言简意赅的祈使句,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强烈信心。

 

    果然,当一场震撼人心的开幕式启动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有特色”和“高水平”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一届真正的不同凡响的奥运会!”8月24日晚,罗格主席把一个不同寻常的结语,赠予刚刚过去的16天。

    当奥运圣火在“鸟巢”缓缓熄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认同。

    16天,北京给全球几十亿人带来欢乐和喜悦;16天,13亿中国人已信步踏上一条新的起跑线,铺展更加美好的“中国画卷”。

    上 篇

    中国奇迹的成功挥写

    ——改革开放30年赋予底气与信心。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成功奥运水到渠成

    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正值共和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巧合,更显示必然。

    1979年,中国奥委会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此时的中华大地,刚刚撑起改革开放的风帆。在各种物资凭票供应、街头行人围观“老外”的年代,人们不敢想象,在自己的国土上还能够举办世界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成为第一次申奥的口号。然而,1993年9月,北京在蒙特卡洛以两票之差失利。回过头看,这个结果有其历史背景。比如,那时的中国,综合国力还不强,改革发展的程度和走向世界的步子还有限。

    8年后,北京以较大优势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这时已基本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就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三十而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30是个特殊年轮。回首来路,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成功奥运,水到渠成。

    30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倍多,财政收入增长超过4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第四大经济体。“中国奇迹”令世界惊叹,随之提升的,还有社会文明、国民素质、科学精神、法治观念、环境理念、创新意识。

    2008年8月,北京站在全球舞台的中心,世界看到的“中国奇迹”,不只是神奇的“鸟巢”、梦幻的“水立方”、最大规模的航站楼。还是看看16天中的“80后”、“90后”吧!一大批年轻运动员和青年志愿者的阳光笑脸,已成为观察中国既往30年的独特视角。

   中国文明的成功展示

    ——奥运提供最近距离看中国的机会。奥林匹克与中华文化在相互赠与中,一起抬升高度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奥运开幕前夕,胡锦涛主席在欢迎共赴盛典的国际贵宾时真诚地说。

    奥运拉近世界与中国。如梦如幻的开幕式上,一轴“中国画卷”就是第一把钥匙。

    当峨冠博带的学子手捧竹简诵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当蔚蓝星球上中外歌者深情吟唱《我和你》,当郑和船队劈波斩浪、丝绸之路金沙漫卷,当太极青年气定神闲舒展刚健,世界呼吸到5000年中华文化悠远气息,也就准确无误地触摸了21世纪的中国胸怀。

    “只有自信的民族,才有浪漫和梦幻”。马来西亚报纸称,北京要告诉全世界人民,中国追求的是和谐、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分享。这个判断,在16天得到一遍遍印证。

    “我爱你们!”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跳出5米05新世界纪录后,用激情答谢“鸟巢”的中国观众。女子体操个人全能比赛,两名美国女孩让中国队的“金牌梦”破碎,获得的依然是满场掌声。

    “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这句话,在8月的北京找到注脚。人们兴致勃勃地欣赏“海外兵团”与中国运动员同场竞技,与此呼应,中国代表团也活跃着38位外籍教练的身影。

    中国人自古“尚和”。而今,奥运给了东道主一次诠释与丰富“和”的机遇。“海外兵团”变“海外使团”,焦虑、浮躁、患得患失变成平和、泰然、坦诚相对,得以提升的,不只是国人的体育观。

    奥运拉近世界与中国。中国不会忘记,7年前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时,那份信任带来的巨大动力。中国不会忘记,奥运筹办前期,罗格主席多次来华给予全面、细致的帮助,奥运开幕后他走遍每一个协办城市、每一座竞赛场馆,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世界:国际奥委会从不后悔将主办权交给北京。“中国印”亮相、“福娃”诞生、“金镶玉”出炉,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的一次次美妙结合,都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论和全力支持。正是多年彼此尊重、紧密联系、深入合作,才有了一届“不同凡响”的奥运会。

    这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奥林匹克教育。13亿中国人在亲近奥运的过程中,分享竞技之美、感受体育精神、实现自我提升,经5000年积淀、历30年洗礼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聚光中舒展活力。奥林匹克与文明中国相互赠与,一起抬升高度。

   中国力量的成功凝聚

    ——坚强领导凝聚中国。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执著地朝着既定目标进发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走进发展中国家,注定要艰难得多。

    就在2008年,奥运筹办进入冲刺阶段,一连串意外接踵而来。面对有意挑衅,理性反击;面对误解犹疑,诚恳以释。距奥运会开幕仅88天,汶川特大地震突然发生。人们不免有些担忧:北京奥运会是否会受影响?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顺应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履行我们作出的国际承诺,坚决办好北京奥运会。”

    这是大灾大恸面前的坚定回答。中国力量再次凝聚。

    6月25日,新启动的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迎来一位特殊乘客。胡锦涛总书记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考察北京市奥运会配套交通设施。这以后,他抵达青岛了解奥帆赛海域治理浒苔的情况;他冒着酷暑看望运动员、教练员。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七次集体学习,内容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办好北京奥运会。次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奥运会筹办最后阶段的重点工作。

    奥运临近,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的身影,出现在各承办和协办城市、奥运场馆、训练基地。奥运开幕,人们又从比赛现场,看到他们为中外健儿喝彩加油……

    坚强领导凝聚力量。从两次申办,到7年筹办,到最终举办,不论遇到什么挑战,中国都执著地朝着既定目标进发。

    “真正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人是需要时间的。我正是用了几十年,才真正了解和感受到这个国家的伟大,这个民族的坚韧不屈和善良。”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说这番话时,一定是动了情的。

  中国优势的成功彰显

    ——符合人民利益,顺应群众意愿,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体制让人深刻思考中国的制度文明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是中国的承诺。北京奥运会开幕不久,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就评价:“必须诚实地说,污染在中国是个大问题。但是,北京已经表明,环境问题能够被迅速解决。北京付出的努力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付出努力的,不光北京。仅风沙源治理工程,就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等5省市区的75个区县。协同优势收获硕果,至2007年,北京申奥时的七项绿化承诺全部提前实现。

    奥运会是个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制度恰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好事的优势。抗震救灾曾让世界惊叹中国式救援、中国式帮扶的伟大力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彰显强大的组织能力、团结精神,让人们深刻思考中国的制度文明和制度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是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一些人眼中僵化、封闭的社会主义。”社会学家邓伟志谈起奥运会时这样说。

    “有人说这是一种举国体制。准确地说,这是一种举国支持体制,它更多合作而非命令,更多参与而非强制,符合人民利益、顺应群众意愿,兼顾效率,注重科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林尚立说。于是,奥运圣火传递万人空巷,奥运志愿者报名热烈踊跃,六十岁上下的老人学起英语。值得一提的,车辆单双日通行、奥运专用车道等制度实行后,违规率极低,北京市民表示出极大理解——俗话说“搬家还有三天乱”,谁能不帮一把呢?

    曾经有人怀疑,已经懂得尊重个人权益、激发个人活力,已经习惯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中国人,如今还有没有聚合力?北京奥运给出了肯定回答。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

    ——“北京版本”始终应和着科学发展的节拍,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这又是一个富有意味的“巧合”:

    2003年,党的十六大郑重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大战略思想。几乎同时,北京奥组委作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庄严承诺。三大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又踏上中国科学发展的节拍,被称为奥林匹克的“北京版本”。进入21世纪的百年奥运由此倍加青春,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一份“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

    举办奥运,从一开始就讲两句话:一是节俭办奥运,二是奥运促发展。在成立奥组委的同时成立监察委员会,奥运工程实行全程监察。张艺谋的开闭幕式创作团队中,驻有国家的专职审计人员,每花一分钱都有人盯着。37个比赛场馆只有12个新建,其它都在原来的基础上翻新。“鸟巢”“瘦身”计划节省上亿资金,“水立方”循环系统年均节水6万吨……从铲下第一锹土开始,勤俭、可持续理念就深植各项建设中。

    北京新建的地铁、轻轨、航站楼,首先让市民得实惠;环境保护力度空前,不只为应对奥运,更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奥运会有助于承办城市提升现代化水平。”这是国际奥委会专家的研究结论,理由是国际奥委会对此实施的一系列参照标准“最先进”。依中国实践看,这个结论还应加上两条注解:科学推动,民生优先。

    奥运大幕开启,“北京版本”化作涓涓细流,浸润16天的“北京时间”。“鸟巢”设立轮椅坐席、奥运村采用太阳能供热、新能源汽车全新亮相,纳米技术引入跑道、赛后垃圾分类处理。“平安奥运”也收获好评。伦敦奥组委官员23日表示,北京奥运各项运行“无可挑剔”,他们取经的重点就包括安全控制。

    一位前人说:“奥运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作出评判的”。新闻及时发布,采访“零拒绝”,奥组委官方网站的点击率超过2亿人次。北京奥运展示透明、开放与效率。这一切,不只是为了兑现申奥承诺,不只是适应全球化传播需求,更在于历经7年打造、坚守科学发展的“北京版本”,给人以充分自信。

    难怪,赛程刚过1/3,国际奥委会官员吉尔伯特·费利就一连用5个“满意”评价北京奥运。第一周运行结束,国际奥委会就取消了例行的专门应对各种问题的协调会。这包含对北京奥组委的首肯,对中国政府和民众的信任,也是对“北京版本”三大理念清晰呈现的褒扬。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陈钟
国家 地区 总数
中国 51 21 28

100

美国 36 38 36

110

俄罗斯 23 21 28

72

英国 19 13 15

47

德国 16 10 15

41

澳大利亚 14 15 17

46

韩国 13 10 8

31

日本 9 6 10

25

意大利 8 10 10

28

精彩回眸 更多...
·9日盘点:陈燮霞夺得中国军团奥运首金
·10日盘点:张琳勇夺奖牌创历史
·11日盘点:女举58公斤级陈艳青成功卫冕
·12日盘点:体操男团决赛 中国汉子勇夺金
·13日盘点:中国体操女队创造历史最佳
图片传真 更多...
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再见北京 相约伦敦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伦敦8分钟”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文艺表演明星闪耀